王剛節目中砸贗品惹官司 收藏家:砸得我都心疼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0-21]
《天下收藏》是北京衛視播出的一檔以“去偽存真”為節目宗旨的電視鑒寶類節目。主持人王剛手舞金錘,在專家鑒定某藏品為贗品后,揮錘砸碎。
曾經的糾紛
2012年8月20日,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和《天下收藏》欄目組聯合舉辦了《“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從被砸掉的300多件“贗品”瓷器中選擇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館藏珍品對比展覽。而著名收藏家、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等反復觀看展覽后表示,該欄目“所砸掉的‘贗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京東方大學文物學院院長李彥君勸慰廣大觀眾和藏家大可不必擔心“錯砸”,理由是“這本就是一個在表演的節目”。中華奇石館館長李文科曾親身參與節目,對內情非常了解。他了解到所謂的“贗品”都是事先從潘家園等舊貨市場故意買的假貨,然后找來所謂的“持寶人”上臺表演,最后理所當然地被砸?!斑@是表演,當然不會砸錯了!”對于“錯砸”,《天下收藏》制片人韓勇表示,節目專家由三部分構成,專業機構的專家、拍賣公司的高級從業人員,以及高端藝術品行業當中的經紀人?!拔覀兡眠@些東西也不是什么疑難器物,對于鑒定結果我們是完全可以負責任的?!倍鴮τ谕饨缳|疑節目“作假”,韓勇予以否認。(小度)
秉著“去偽存真”為宗旨的鑒寶類綜藝節目《天下收藏》開播迄今已7年,其中主持人王剛發現“贗品”掄錘就砸的節目設置頗受爭議,不僅很多被砸藏品被指為真品,更有觀眾質疑節目有“托兒”。10月14日,一起官司的開庭再度讓王剛和這檔節目成為焦點——去年10月,河北持寶人付常勇的一對甜白釉壓手杯被現場專家鑒定為現代仿品,王剛持大錘將其中一只砸毀,結果持寶人自行找專家鑒定,結論其為真品,持寶人索性將王剛和節目告上法庭。經原告申請,梁亞力、王治國兩位專家作為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原告的瓷杯整器及兩片瓷片的年代判斷等問題提出了專業意見,認為原告的整器及瓷片系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期間所造的寄托款器物,并非現代仿品,而是明朝之前的“古代仿品”,而古代仿品同樣具有文物價值。而原告更表示,節目現場的三位專家“并不具備鑒定資質”;被告方則堅持認為被砸品為贗品。
針對原告付常勇的說法,《天下收藏》制片人韓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節目組的三位專家均是“收藏界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但他并未就原告對三位專家鑒定資質的質疑進行回應。此外記者獲悉,自從今年7月《天下收藏》節目改版,王剛已悄然離開。對此韓勇表示,節目改版和官司沒關系,王剛只是暫時休息,節目形態穩定后會回歸。
詹洪閣: 砸得我都心疼!
王剛和《天下收藏》被告一案,凸顯出諸多疑點:王剛砸“贗品”的形式是否有不妥?贗品是否就該被砸毀?原告稱節目組鑒定專家并不具備鑒定資質,那么所謂的“資質”究竟為何?昨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采訪了本報文史顧問、資深收藏家詹洪閣先生。他直言,自己有時看到王剛砸贗品都會心疼,“仿品也有一定的價值,有的甚至接近原藏品,砸了非??上??!彼餐嘎?,藏品鑒定這一行并無門檻,“主要還是看業內口碑,或者朋友推薦?!?br/>
開播7年的《天下收藏》,直到今年7月前,都一直延續著如果發現藏品是“贗品”,主持人王剛當場揮錘砸碎的形式,可謂十分吸引觀眾眼球。不過詹洪閣直言,他個人非常反感這種環節設置,“真正的古董,對現代人來說,體現得更多的是經濟價值;而仿品,哪怕是贗品,也不能認為一無是處,至少它們也有一定的欣賞、陳列價值。發現是仿制品直接砸了,有的時候我看得都心疼——多少有點嘩眾取寵吧?”他透露,很多珍貴藏品的仿品,其價值同樣不菲,有的甚至接近原藏品的價值,如果遵循本案原告邀請的專家鑒定的結果,涉案手杯為明朝之前的古代仿品,“那么它的價值自然很高,被砸毀十分可惜?!?br/>
此次案件引發的另一大爭議,是原告律師稱《天下收藏》節目組邀請到的3位專家,并不具備鑒定資質。那么在收藏界,是否有一個確定的“鑒定資質”,達到要求才有從事藏品鑒定的資格?對此詹洪閣表示,盡管自己無法對《天下收藏》鑒定專家的水平作出評判,但在目前中國收藏界,并沒有一個權威機構對鑒定家的資格進行認定,“文化部有關于文物鑒定資格的考試,但它并不被民間收藏界所看重。真正找人做鑒定,看的還是業內口碑,或者朋友做推薦?!彼f,正因為沒有實際上的準入標準,以至于“鑒寶界”從業人員良莠不齊,“以我多年從事收藏的經驗看,很多所謂的‘業內人士’,對藏品看得都不算準確?!鄙蜿柾韴?、沈陽網記者 關力制
砸“缸”去“偽” 很過癮欠包容
關力制
古有司馬光砸缸,砸碎了缸救出了人;今有王剛砸“缸”,砸了“缸”卻惹了官司。形式夸張的《天下收藏》遭遇“七年之癢”,“王大錘”被敲起司法之槌,原因何在?筆者能夠理解該節目“去偽存真”的宗旨,往小了說是對偽劣品說“不”,往大了說是對假惡丑現象的批判態度,這也頗為代表民意。但正如本報采訪的收藏專家所說,即使是仿制品,其欣賞、使用價值依然存在,有的甚至可收藏,能升值,更價格不菲。你把它一錘子砸了,所有的價值化為烏有,這顯然有失偏頗。當下的古董交易市場,由于缺乏商品和從業者雙重準入機制,不僅藏品良莠不齊,鑒寶師也是魚龍混雜。本報希望,作為具有一定權威性、并堅持了7年之久的金牌欄目,《天下收藏》當以拾遺傳統文化為己任,多傳遞正確的鑒寶知識和收藏觀;而無論鑒定出的是良品還是贗品,都能以正見將其引入正道。若再假借道德之名舉起大錘,必將落下“吸引眼球”的炒作之名——大錘砸下,看似去了“偽”,而實則破碎的,卻是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王剛護寶錘
7月已“上交”
今年7月底播出的《天下收藏》完成了開播七年以來最大一次“變臉”:王剛沒有了護寶錘,7年來最著名也最受爭議的砸“寶”環節取消,甚至離開了演播室,改為走到古玩市場里,面對面、一對一地為藏友“去偽存真”?!短煜率詹亍返撵`魂人物王剛對于“上交”護寶錘非常淡然,他說:“《天下收藏》砸了7年,強調了七年的‘去偽存真’,我想在‘驚醒’之后,接下來的就應該是‘服務’了……走出了演播室,來到了廣大藏友的中間,就好像是我個人的收藏道路一樣,又回到了起點,我個人把這種回歸,叫做‘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