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紙”不是真正的紙 造紙術仍應為蔡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2-22]
本報訊(記者朱彥) 西安電大楊巨中教授在最近出版的《中國古代造紙史起源》中提出,世界造紙術仍應為東漢蔡倫發明,所謂的西漢紙"灞橋紙"不是真正意義的紙。
近年來學術界圍繞"西漢紙"和"東漢紙"爭論不休。楊巨中教授將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作了深入的比較研究,從而得出東漢才有鋼器產生,蔡倫將鋼器利刃用于造紙術中的"搗漿"的前提性工序"切料"環節。這就是說,從蔡倫起才由自然絮利用時期進入人工制絮時期,使得紙業進入批量性的社會化生產,由此確定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研究人員曾對1957年在灞橋磚瓦廠出土的"灞橋紙"原樣的一小塊采取放大4倍拍攝,其中規則性纖維束表現明顯,可見是脫絮后纖維遇水很少或僅遇濕氣游離不夠充分形成的,和標準意義的人工制絮的紙的不規則纖維排列方式有明顯區別。
楊巨中認為,如果真的在灞橋出土了西漢紙,作為出身故長安地區的他來說,自然是很高興的事,然而我們不能站在地域的立場上看問題,作為冷靜的研究者,首先對歷史問題要有"求真"作風。
《西安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