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文博工作的幾大重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2-22]
“這幾年是上??脊诺摹竽辍?,考古隊特別忙碌?!鄙虾J形奈锕芾砦瘑T會副主任、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日前這樣對記者說,同時他還透露了今年上海文博工作的幾大手筆。
崧澤文化遺址博物館的建設將有實質性推進。青浦區境內的崧澤文化遺址是上海的驕傲,20世紀50年代始為人所知的該處史前遺址,證明了上海人早在新石器時代便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證明了約6000年前上海地區就有了發達的農業和畜牧業。遺址已被發掘過數次,考古工作者獲得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發現。為了充分展示上海光輝燦爛的古文化,有關方面經過慎重考慮和反復論證,決定建造崧澤文化遺址博物館。陳燮君告訴記者,目前,遺址博物館的建設方案正在生成,古代上海人的生活、勞作狀況和他們遺留下來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文物不久將逼真地出現在人們面前,讓今天的上海人找到自己的“根”。
去年入選第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青浦福泉山遺址,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古人在崧澤古遺址上堆筑的一座高臺墓地,其下有崧澤文化的居住遺跡1處、墓葬18座,其上有良渚文化墓葬32座,此處還有吳越文化墓2座、楚文化墓4座、西漢墓96座,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目前,遺址周邊的環境整治工作已在積極進行,文管部門今年將在遺址附近推出一個圖文并茂的陳列展,對遺址未來的保護開發也有了一個中長期的規劃。
考古方面,“志丹苑”是一個重要的項目。去年在本市延長西路志丹路口的志丹苑居住小區二期工程現場發現的宋元時期水工遺址,引起了專業人士的極大興趣。由于上海1292年正式建縣,所以一般認為上海城市的歷史只有709年,但這次發現的水工建筑建成時間要早于上海設縣時間,這對研究上海建城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這一地下水工建筑究竟是什么類型的水工建筑,還要等待開挖后才能真相大白,今年,考古工作者至少將對地下狀況作進一步探明。
此外,年代跨度達5000多年的古代村落遺址--松江廣富林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將繼續進行。該遺址總面積至少有10萬平方米,像人民廣場那么大,而已發掘面積目前只有1000多平方米?!?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