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產權藝術品悄然興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0-14]
只花2萬元就可買到名家雕刻的和田籽料精品,這樣的投資精品你會心動嗎?近日,浙江文交所正在發行“和田籽玉名家作品組合產權”,最低認購金額僅2萬元。在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折戟”之后,各機構又推出新的品種,普通投資者應該謹慎為上。
新品呈現新特點
今年年初,作為首推者及最后一家仍在進行份額化交易的天津文交所發布了整頓方案,告知投資者:所有藝術品份額將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流通轉讓,最終將通過要約收購、競拍等方式退市。此舉宣告文交所整頓接近尾聲,但隨著藝術品投資組合產權出現在投資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投資藝術品的新途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地文交所已陸續發行數十款組合產權產品。那什么是“組合產權產品”呢?簡單來說,就是用藝術品作為抵押物,向投資者借款,收益率就是投資者的借款利率。此次浙江文交所推出的“和田籽玉名家作品組合產權”,涉及了12塊和田籽料,由黃罕勇、崔磊、鄒作志等國內美術大師雕刻完成,每件底價在30-90萬元之間。投資規模500萬元,資產管理人杭州方圓玉石文化交流中心主動認購100萬,剩下的400萬面向文交所會員,最低認購金額僅2萬元。
賣的是增值空間
藝術品組合產權產品不光是一件藝術品,是有好多個藝術品,且設定存續期進行運作,這實際上賣的是藝術品的增值空間。最近的一個案例,就是在去年陜西文交所發售李苦禪國畫作品組合產權,最長管理期限是兩年,預期年化收益率15%。結果畫作在項目運作后的90天就以拍賣的方式售出,其間的收益率達到8%,折算成年化收益率高達32.4%。
藝術品投資組合產權通過管理人對藝術品的運營、宣傳、策展和出售及其他保值增值的服務,包括邀請知名藏購家購買、請評論家對藝術品的藝術價值進行提煉、對藝術家本人進行宣傳等,從而達到藝術品的保值增值目的。
風險不小需謹慎
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成本越來越高,特別是涉及的傭金使得許多投資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夠變現,使得很多藝術品投資公司都希望和文交所合作,組合產權也已成為藝術品金融化的新寵,并通過讓普通投資者購買的方式,即時回籠流動資金。
但這種模式并不是沒有風險,最終項目能否保證收益和藝術品市場行情有關,萬一標的物選擇不好就會有風險。藝術品組合產權是文交所在藝術品份額化之后的新嘗試,存在不確定性。規模小還好控制一些,如果規模達到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如何控制風險是個問題。
同時,對于藝術品投資而言,最大的困難在于真假鑒定?,F在藝術品主要還依靠人為鑒定,很難保證不發生差錯。在具體設計產品時,應盡量要找有多次拍賣紀錄的,說明真品的概率比較高。但這樣的藝術品的升值空間也是較有限的,普通投資者在選擇具體產品時,一定要仔細而謹慎,不要輕易出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