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紫砂壺投資仍存誤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0-08
      “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說的就是人們對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于一體的紫砂壺的珍愛程度,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紫砂壺收藏熱開始興起以后,紫砂壺價格經歷了幾輪暴漲,一把上乘的人工壺從幾萬元賣到了幾十萬元,一些名家壺甚至賣出了幾百萬元上千萬元的天價。一把沏茶用的紫砂壺真的有那么高的價值嗎?經過近幾年的沉淀,紫砂壺市場現在如何呢?

      一、紫砂收藏方興未艾 消費心理趨于理性

      北京馬連道茶葉一條街是全國知名的紫砂壺集散地和茶葉批發市場,也是北京最大的紫砂壺交易集散地,九月下旬,記者來到這里,發現眾多的紫砂壺專營店都顯得比較冷清。

      記者:“今年生意怎么樣?”

      國際茶城商戶陳淑云:“還可以,跟往年比,應該說跟去年比還是差一點點。應該說今年在走下坡路,高端壺價格上還是漲了,但是需求量沒那么多了,沒去年那么火了。中低端的壺價格沒有下來,還是往上走?!?br/>
      盡管市場里相對冷清,不過陳淑云告訴記者,紫砂壺的價格依然在漲價,名家壺漲幅明顯,中低端壺也是穩中有漲。但是從交易情況看,雖然壺的價格還在攀升,買的人卻很少了,呈現有價無市的局面。

      陳淑云:“就像這個壺,他是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雖然整個市場在走下坡路,但是他的壺還是可以的。這把壺目前的價格20多萬,春夏秋冬各做一個,非常少,所以價格下不來。國家級200多個工藝美術師,價格在走高,但是銷量在走下坡路了?!?br/>
      陳淑云說,兩年前紫砂壺市場火暴時,這里銷量十分可觀,甚至一些原本做茶業生意的店鋪也紛紛改做紫砂壺生意,來看壺買壺的收藏愛好者也是絡繹不絕。雖然現在交易并不活躍,銷量也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是因為名家壺做工精良,藝術家每年制作完成的作品較少,價格還是穩中有漲。記者又來到了另一家紫砂專營店,這家店的老板已經做了十五年紫砂壺生意。

      國際茶城商戶:“中高端偏向收藏。這兩年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了,講究質量各方面要求比較高。當時一般按照市場價來說,價格要高出兩三倍。打個比方,原來高級工藝美術師的壺,理性價格幾千到一萬以內,前幾年高過幾倍,價格到4、5萬,甚至十幾萬二十萬都有,當時瘋狂的時候?!?br/>
      這位做了十幾年紫砂壺生意的資深商家,談起前幾年的紫砂壺價格大漲,依然覺得價格漲勢近乎瘋狂。

      商家:“顧客有很多之前來的,一種是慕名而來,哪個作者,功底怎么樣,甚至代工的,花高價錢買的壺,不是很理性的,認為價錢高就是好。如果說高工自己親手做的壺,同樣價格買的代工的壺就一文不值了?!?br/>
      不過這位老板也承認,盡管當時的紫砂壺價格已經遠遠高過了他的想像,但是由于自己定位中高端,幾年過去了,生意還是越做越大,一些品種紫砂壺的價格也越來越高。

      商家:“我從07年到現在,銷售量銷售額每年在遞增。一個作者全手工的壺一個月最多4、5把的壺,真正成品是非常有限的,資源越來越少,年齡越來越大,價格必然要漲。紫砂作為一個工藝品又是實用品,又是收藏品,而且紫砂越來越少了,牽扯到資源方面,所以紫砂壺會越來越高,市場越來越成熟,跟風可能就沒有了?!?br/>
      在他看來,紫砂壺價格瘋狂上漲,一方面因為資源稀缺,而另一個方面則與上世紀80年代臺灣、香港掀起的紫砂壺收藏熱密切相關。

      商家:“同80年代的時候臺灣人在中國收了很多壺走,這是紫砂壺真正瘋狂兩回的原因,第一次是80年以后,臺灣人收了很多壺,近幾年倒流回中國,倒流回來價格是非常高的,倒流回來一炒作,把紫砂壺的這股風又給炒作上去了。從07年一直到現在,這股熱,一直到今年退了一點,也不是退了一點,是消費者更加理性了,很高漲?!?br/>
      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又名宜興紫砂壺,其起源已有2000多年。在北京市場的采訪中,給我們記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商家們總是不斷提起兩三年前的火暴市場和價格暴漲,那么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紫砂壺的價格又是怎樣一路走高的呢?2011年《經濟半小時》記者曾專門到宜興進行了調研。

      二、手工制壺一壺難求 賣壺買壺投資難測

      2011年下半年記者在宜興采訪的時候,當地人告訴記者,要想買到一把大師的好壺至少得等上兩三年,預訂一輛全球最貴的賓利汽車要等一年,預訂一塊全球最貴的手表要等一年半,為什么預訂一把大師的壺要等這么久呢?為了了解宜興紫砂壺的供需狀況到底緊俏到什么程度,記者向宜興丁蜀鎮上的200多位做壺人發放了調查問卷,其中100位做的是半手工壺,也就是當地所說的模具壺,另外100多位調查對象做的都是手工壺。

      調查結果顯示,所有的模具壺都能滿足市場需求,而真正供不應求的則是全手工壺。90%的做手工壺的人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年都無法完成訂單,一部分作者因為訂單太多,現在都已經不接受訂貨了。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吳群祥:“實在沒有辦法呢,也不會答應的。去年做了二十來把?!?br/>
      記者:“那去年跟您約定的人是不是比這要多呀?”

      吳群祥:“起碼翻幾番,都是這樣?!?br/>
      記者:“今年呢?”

      吳群祥:“今年一樣?!?br/>
      記者:“今年等于你還是欠著去年的貨呢?!?br/>
      吳群祥:“我們那一般都是真的喜歡紫砂壺的人,一般做生意的人,我們就沒辦法供應?!?br/>
      記者:“你一年大概做多少把壺???”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施小馬:“像我正常的話,差不多一個月三把左右?!?br/>
      記者:“那也就是一年也就三十多把?!?br/>
      施小馬:“哎?!?br/>
      記者:“那今年來跟您約著訂壺的有多少人?”

      施小馬:“有的時候他們打電話,我也只能說沒空,因為我們不可能滿足這么多人,整個市場這么多人在玩,不可能都滿足他們?!?br/>
      行家們告訴記者,手工壺講究的是工藝,要做出一把好壺,至少需要一個星期做出生坯,再晾曬燒制變成成品就得半個月。通常情況下,一個做手工壺的人一天都不休息的話,一年也就能做60到70把壺,而大師級作者大多年事已高,因為身體原因更是維持不了這樣的高產量。何道洪,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今年68歲,現在一年也就做兩三把壺。

      記者:“何老師您最近半年有作品出來嗎?”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道洪:“沒有?!?br/>
      記者:“聽說您的壺一壺難求,說一般要訂都要訂個好幾年?!?br/>
      何道洪:“是要訂的,不訂怎么辦,做不出東西,做不過來?!?br/>
      調查也顯示,從市場層面來說,模具壺價格從2010年到2011年只上漲了20%,而手工工藝成型壺的價格漲幅都在50%以上,還有些作者的壺一年時間漲了三倍。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江蘇省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蔡力武:“還是經濟條件好了,就是說現在我們國家發展還是比較平衡,原來是東部地區好,現在西部也跟上來了,像何道洪大師,包括吳群翔、葛陶中,像江健翔這些人的壺,在圈子里久負盛名,每個省只要有一個人喜歡他們的壺,那么全國34個行政區,也需要34把壺,他們一年也做不過來了?!?br/>
      紫砂壺說到底是一種茶具,主要用來喝茶的。中國有句俗話“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屬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茶就有了壺,史料記載,紫砂茶壺最早始于明代正德年間。當時在宜興近郊的金沙寺中,有一位愛好喝茶的金少僧,用紫砂細泥制作成歷史上最早的紫砂壺。

      江蘇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紫砂為茶而生,那么今天來說,因茶而興,茶文化繁榮的這種程度,它肯定帶動紫砂產業的發展 ?!?br/>
      數據顯示,我國一年大概要消費茶葉84萬噸,這意味著平均一個中國人一年喝掉一斤二兩茶葉,隨著茶在中國的普及,讓人們對茶具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細。而在市場的變化中,紫砂壺不僅是喝茶的工具,更逐漸成為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史俊棠:“打個比方,顧景舟的茶壺,如果傳世的有500把,都在流通,那么當它有500人喜歡顧景舟茶壺的時候,可以平均每人一把,從概率上講,當有5000人要追著顧景舟的茶壺的時候,平均10個人一把,當5萬人要追顧景舟茶壺的時候,那就100個人一把,那么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拍賣是一個好方法?!?br/>
      資料顯示,紫砂名家壺價格攀升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從香港和臺港來的商人敏銳地意識到了紫砂壺的價值,來自臺灣的江慶書號稱紫砂界的“常青樹”,做紫砂生意已經長達30多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的展銷會上就可以找到他們的身影。

      臺灣紫砂壺藏家江慶書:“茶壺生意好做,一帶到香港去,他們馬上就買光了。這些香港生意人,就是真的很奇怪,這些做紫砂的拿出來就馬上賣掉了,再出來多少照樣的都買走,臺灣的生意人很多人來買茶壺的?!?br/>
      當時臺灣和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并稱亞洲四小龍,經濟飛速發展,也帶動了臺灣地區紫砂市場的火爆。

      江慶書:“臺灣人玩茶壺真的太多了,當時80年代的時候,一個工人薪水差不多一萬來塊臺幣,可是大家都是去買茶壺,他就是一個月存個兩三千塊去買一個茶壺,三四千塊去買一個茶壺,那個時候何道洪那個才幾千塊,一萬來塊,顧景舟差不多五六萬臺幣而已?!?br/>
      這樣的火爆場景,江慶書夫婦看了十多年,但是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來臨,臺灣地區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突然就沒有顧客上門了,而且周圍賣壺的店鋪也紛紛倒閉。

      臺灣紫砂壺藏家李富美:“現在是完全沒有市場,我天天在家里就是收購、買東西?!?br/>
      為什么從賣壺變成買壺了呢?原來,2000年左右臺灣地區的市場冷卻后,大陸的市場卻開始逐漸升溫,以前賣給他們壺的人要求他們把壺再收回來,拿到上海去賣。

      江慶書:“2000年以后顧景舟差不多20來萬人民幣?!?br/>
      記者:“您是說像現在一千萬的這種嗎?”

      江慶書:“1000萬那個差不多是2000年拿進來,差不多是30萬、40萬而已?!?br/>
      按40萬元算的話,八年時間,這把顧景舟的壺漲了20倍都不止,2011年,顧景舟與韓美林的一把提梁磐壺拍出了一千一百五十萬元的高價,而顧景舟另一件云肩如意三頭茶具則拍出了一千零二十三萬元。從2005年以后,江慶書感覺這個市場熱得更快了,曾經經歷紫砂起起落落的他們都有點看不懂了。

      江慶書:“我們真的看不懂,不要說今天,三年前,一個顧景舟的茶壺在上海拍賣才賣300多萬,大家覺得是天價了,過了幾天,他們嘉德又拍一個1600多萬,又拍上去了,你怎么會想得到呢,一樣是顧景舟的茶壺?!?br/>
      在2011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江慶書夫婦花750萬拍到一把乾隆年間的描金流彩壺. 不過這次他們也擔心自己剛拍下的這把壺踩到最高點了。

      江慶書:“茶壺這個東西有時候會漲價,有時候會跌價,像茶壺現在不一定說一直這樣上去,也會跌下來,什么時候跌下來我們不知道,跟股票一樣,股票什么時候跌你怎么會知道,知道你到時候就賣掉了,像茶壺我們現在這么貴買回去,也是擺在家里看?!?br/>
      一把紫砂壺動輒賣出上千萬元的天價,這個市場的火暴可想而知,即使是現在,關于紫砂壺的新聞也是不斷,最近就有報道,有紫砂壺已經在浙江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正式上市,進入了資本市場。小小的紫砂壺到底價值幾何?下一步的市場走向又會是什么樣,人們該怎樣面對紫砂壺收藏和投資呢?

      在經歷了兩年前一輪價格暴漲后,從我們的調查來看,紫砂壺市場正在趨于理性,那么紫砂壺市場下一步走向如何,還會不會出現新一輪暴漲呢?

      三、投資紫砂存在誤區 市場期待權威鑒定

      如今專門在北京做紫砂壺生意的王君,就是在2007年那一輪紫砂壺收藏熱中進入這個行業的,當時的她還是北京服裝學院的一位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一次機緣巧合,讓她就此迷戀上了紫砂壺。

      王君:“迷上紫砂壺可以說就是個無底洞,這些年我把我老公的錢都投到紫砂壺里面了,現在做茶的生意,也是以茶養壺。有時候也勸自己,可以喜歡它,不要迷戀它?!?br/>
      從2007年開辦自己的第一家紫砂壺、茶葉專營店,幾年的發展,她的店越做越大,紫砂壺的藏品也越來越多。

      王君:“這把壺是我收藏的第一把壺,它叫一團和氣,當時3.5萬,這么多年,為也不舍得把它賣掉。紫砂壺的藏家一般都是這樣,如果是真正自己喜歡的東西,他是不會把它賣掉的?!?br/>
      王君說,這幾年來,一直有人想買走這把壺,但她一直舍不得。對于紫砂壺的收藏和鑒賞,王君有自己的見解。

      王君:“價值比較高的,大多數都是名家的,但不是所有的名家,他的壺價值就高,比如說有些人,他是工藝美術大師,但是他的壺有代工,這個我們從拍賣會上就能看出來,有的工藝美術大師作品無底價拍賣,拍出的價格也不高,可能幾萬十幾萬,可能有一些工藝美術師,都不是大師,他的東西可能被追捧的很高,這樣的情況也有?!?br/>
      在王君看來,紫砂藝術家的頭銜并不足以證明一件紫砂作品有足夠高的價值,決定其價值的因素還有很多,一件紫砂壺的比例關系、創新性、藝術家的功力,才是真正決定和保持一件紫砂壺藏品價值的要素。記者發現,在王君的店里展廳柜子下面存放的,是她不出售的私家藏品,她選擇這些藏品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王君:“這里面都是為認為比較有潛力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算是我個人的收藏吧。這件還是為2011年的藏品,當時價位在1萬左右,現在應該在5萬以上吧。這個柜子里最貴的壺不超過十五萬。我認為普通的藏家,收藏的壺品價格應該在3到5萬,不高于15萬這樣的價格,是比較合理的價格,也是未來有升值潛力的?!?br/>
      對于想進入紫砂壺收藏和投資市場的人,王君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王君:“對于收藏家來說,主要還是喜歡,這不光是價格的問題。但是如果真的以投資為主的話,還是長期持有更加合理。比如說,我今年收的一個大師壺,加價賣掉了,雖然也盈利了,但是再去收,就已經不是這個價格了,甚至比我賣掉的價格高出許多倍,總體上我還是虧損了,所以說還是要長期持有?!?br/>
      對于紫砂壺收藏和投資,北京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北京紫砂藝術館館長趙琰認為,關鍵是要避免走入誤區。

      趙琰:“第一個誤區就是,大家一見面什么都不談,先談這是什么泥,甚至有些人研究到這是什么緞,甚至拿著燈去照,我認為這都是誤區,紫砂它有得天獨厚的泥料,但是泥料不是決定紫砂價格的主要因素。誤區二是大家不要唯職稱論,同樣的都是大師,價格會差十幾倍甚至更多,也不要唯名頭論,很多人不是大師,但他也有一定名氣。還有一個就是不要故事論,很多人愛講故事,大家不要相信撿漏一說,撿漏這個詞是針對專家來說的,真正的普通人,是撿不到漏的?!?br/>
      趙琰坦言,有許多人找他幫助鑒定自己的藏品,但是贗品和上當受騙的案例層出不窮,而這些欺詐大多是利用普通藏家的投機心理,值得注意和警惕。對于這一點,王君也認為非常重要。

      王君:“對于一個做壺(生意)的人來說,對于一些老壺,我無法去鑒定它的真假,所以我做壺有個特點,就是這些壺的作者都必須還在世,因為可以拿著我的壺去找大師直接鑒定,保證每個壺都是工藝師親手做的,現在紫砂壺沒有一個權威的鑒定機構,我們只能說拿給工藝大師去鑒定,基本上一個老的東西要經過三位以上的工藝大師鑒定,一家之言也很難辨別它的真偽?!?br/>
      對于紫砂壺市場走向,趙琰認為,目前數十萬幾百萬一把的收藏級紫砂壺價格,并不瘋狂也不虛高,相反卻有很大升值潛力和投資洼地。

      趙琰:“大家可以查一下歷史,查一下拍賣紀錄,因為到目前我了解,紫砂上千萬的作品真正成交的不上十件,而像書畫藝術品,上億的作品比比皆是,紫砂作為一個藝術品行業,最高的也才拍賣到1700多萬,為認為“天價”這個詞用在紫砂行業并不合適。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到來的時候,也就是2015年休閑經濟的高峰期到來的時候,紫砂壺行業會掀起新一輪的收藏熱?!?br/>
      在趙琰看來,紫砂壺還有很大的投資空間,許多紫砂壺藝術家的作品價值被大大低估了,許多古代大師級紫砂壺更是令多數藏家不敢觸及,缺乏成熟規范的鑒定機制,是紫砂壺收藏最大的困擾。

      趙琰:“像這件作品就是我們紫砂的七大藝人之一吳云根的作品,她這把柿花市場價大概在20多萬左右,七大藝人的作品20萬,我認為是蘿卜價。不光七大藝人的壺價格低,像民國的藝術家,都被淹沒了,價格太便宜了,像范大生的,未來他們的價格會很熱,可以說是“投資洼地”,這點誰都能看得到,但是可能還有很多困擾,比如說鑒定,如果有好的鑒定機制,這個東西就不復雜了,這個我們就敢投資了?!?br/>
      觀察:紫砂壺是否會成為擊鼓傳花游戲?

      一把紫砂壺到底價值多少?對于這一點,站在不同角度自然有不同看法,當然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也是以市場為準,但市場傳遞出來的價格是否真的一定反映真實價值?事實上,我們已經多次看到過市場失靈、價格失實的狀況,具體到紫砂壺而言,就曾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存紫砂原料足夠生產五十年以上的市場需要用壺,所謂的純手工等也是近年來才興起的概念,很多拍賣都有著明顯的人為操作,紫砂市場的泡沫并未擠盡。紫砂壺是否會成為擊鼓傳花游戲?除了需要市場自凈,也需要行業協會、質檢、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在高端紫砂壺產銷信息發布、產業標準、行業規范方面多做努力,不要讓原本是泥塑的紫砂壺被捧上神壇成為雕塑。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