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出土文物精品將亮相京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14]
北京晚報訊(記者丁肇文)記者今天從中國歷史博物館了解到,今年6月至9月,京城市民將有機會一睹契丹人的風采;一個第一次集中展示建國以來內蒙古地區遼代考古重大成果的展覽——《遼代文物精華展》將在歷博舉辦,展覽將集中展示陳國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和慶州釋迦佛舍利塔考古的重大收獲,計劃展出文物204件(套)。在中國北方,從公元916年到1125年,由契丹族創建的大遼國曾經叱咤風云了200多年,并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遺憾的是,如今契丹族早已消亡了,人們只能從《楊家將》等文學作品中,依稀看到他們在歷史舞臺上的身影。更為遺憾的是,在人們的記憶中,契丹族只識畜牧和狩獵,只知道侵擾中原王朝。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者們一直在尋找著契丹人留下的遺跡,發現了大量的契丹人的墓葬;特別是近年來的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再現了遼代契丹貴族特異罕見的喪葬習俗、縱橫馳騁的游牧風情、精美絕倫的貴族服飾和日用生活用具以及興盛一時的宗教信仰。 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發掘于1986年,是迄今唯一幸存、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契丹皇室墓葬。該墓隨葬的大量物品,多是貴重材料制作的極為罕見的藝術精品。
耶律羽之墓發掘于1992年。墓主耶律羽之為遼代早期皇族成員之一,曾任遼東丹國左大相、東京太傅等職,官至一品,地位顯赫。展出的白瓷穿帶盤口瓶,釉色潔白瑩潤,造型優美;醬釉雞冠壺,黑中透亮,古樸典雅,均表現出契丹族游牧民族馬背生活的典型特征。
1988年至1992年,慶州釋迦佛舍利塔在維修加固過程中,在塔剎內發現了大批遼代重要佛教文物。其中100余件內藏“木長竿陀羅尼經”的小型法舍利塔最具特色,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此外還有造像、佛經、金銀器、瓷器、漆器及保存完好的遼代絲織品等,堪稱建國以來遼代佛教考古的重大收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