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唐朝韋君靖出資刻佛 首開北山石刻藝術先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9-17
      重慶大足石刻以寶頂山、北山的規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公元9世紀到13世紀的日常社會生活,并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在中國早期各代石窟群中是罕見的,是中國石窟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與云崗、龍門鼎足而三,齊名敦煌,集我國石窟藝術之大成,把我國石窟藝術推上了高峰。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震驚中外的石刻藝術卻和當時的一個陜西籍軍人韋君靖有關。

      僖宗治下的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韋君靖任昌元(今重慶榮昌縣)令。面對蜀中藩鎮征戰,“四海波騰,三川沸騰”的晚唐局勢,他招募義兵抑強扶弱,保境安民,雄踞昌州。不久,蜀中發生著名的“三川”之戰———涪州韓秀升起義、西川陳敬瑄征討東川楊師立和王建討伐陳敬瑄。韋君靖奉命出征,無役不從,立下戰功,于是步步榮升,在唐昭宗大順元年(公元890年)累官升任昌州刺史及充昌、普、渝、合(今大足、安岳、重慶、合川)四州都指揮、靜南軍使,兼御史大夫,成為統領四州虎視川東的封建領主。

      韋君靖在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春正月,開建永昌寨,“人力子來,畚鍤云至,連甍比屋,萬戶千門”,“筑城墻2000余間,建敵樓100余所”,“貯糧10年、屯兵數萬”,“周圍28里”??芍^固若金湯,有備無虞,以靜觀其變。之后,韋君靖并沒有因地位的顯赫、地盤的不斷穩固而舒心。盡管他已有顯赫的官位與通達的仕途,但時常感到“邑有倉箱之詠,俗多襦绔之謠”,而且“求瘼之念彌堅,除害之心尤切”。同樣,他也受到幾乎被歷代大唐君主奉為國教的佛教思想影響,想在附近的龍崗崖壁上鑿刻佛教人物或故事,弘揚佛法,以為善事,從而減少自己過去屠殺生靈的罪愆。于是,他便在北方難民中招募頗有造詣的畫師工匠,由他個人出資,主持刻佛。

      在開建永昌寨4個月后,選定了公元892年5月的一個黃道吉日,開始陸續鑿刻“毗沙門天王”和“千手觀音”。毗沙門天王像被軍旅視為保護神,可得“神力”,因而就特別受到韋君靖重視,將其雕刻在北山佛灣之首,希借助天王的“神力”為自己助威壯膽,以鞏固其統治一方的地位。他要求工匠務必“鑿出金仙,現千手眼之威神,具八十種之相好”,首開北山石刻藝術的先河。

      韋君靖在北山發出第一聲清脆的鑿佛聲后,過了282年,一個年輕的石刻繼任者用他畢生的精力為大足石刻日后走向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個青年就是寶頂山當地人氏趙智鳳。

      公元1159年,趙智鳳出生在大足寶頂山的貧苦家庭,在當時濃厚的人文環境影響下,小智鳳5歲出家,16歲時,為了堅定自己求佛方向,他決定前往在成都的彌牟鎮本尊院學法,受密宗“柳本尊遺教,專誠精懇,而學以成”。3年之后,回到大足,開始了長達70年的傳法造像生涯,最終在寶頂山建成中國佛教密宗史上僅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場。聲勢之盛,傾動朝野。在道場內雕刻了許多故事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石刻精品,如華嚴三圣、千手觀音、牧牛圖、釋迦涅槃圣跡圖等。

      在大足這塊土地上,歷史走過的三百多年間,頗有意思:一個顯赫的高官為自己鞏固地盤、祈福神助;一個普通的僧人為他人解脫、洗心安魂而弘揚佛法,救苦救難。二人地位、處境、心態、目的雖然不同,但無意間的這一舉動,對大足石刻最終成為中國的輝煌、世界的輝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蔣力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