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贊范曾"畫品居上之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8-19]
□劉再復[著名學者、文藝理論家]
?。ㄒ唬?br/>
天涯羈旅十年,東漂西泊,浪跡二十幾個國家。無論走到何方,總是聽到大海的波語濤聲和對范畫的品評。人們毀譽的起落,范曾命運的浮沉,全都不能改變我對范畫的喜愛與仰慕,也改變不了我心目中故國藝術大原野一代天驕的形象。
1992年臘月,我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東亞系擔任客席教授時,瑞典文學院馬悅然教授譯就我國古典巨著《西游記》。當時他對我表達一個心愿,就是想請范曾為譯本作一彩圖封面。次年初春,我到巴黎時轉告了這一愿望。范曾立即欣然命筆,作《諸神制焰圖》,下手如風雨之疾,頓時滿屋生輝。此圖展示給悅然夫婦時,他們大喜過望,連說這是“人間至寶”。我當即提醒,對范曾可有許多爭議,詬罵者不少。悅然教授立即說:“我早已知道,但大藝術不可動搖!”果真,范曾之大藝術,如巍峨崇山峻岳,凜凜然成一大自在,任霜打雪擊,千難萬劫,自是不折不衰,不滅不敗,其風華精彩自是無邊無涯,無終無極。
?。ǘ?br/>
因對范畫情有獨鍾,我便在1988年認真請教論藝大師錢鍾書先生。這之前范曾采用白描為詩人文懷沙先生造過像,錢先生看到后便揮筆題詞,毫無保留地贊許范畫:
文子振奇越世,范生超詣傳神,畫品居上之上,化人現身外身。
為了鄭重起見,我把這一發表在報刊上的贊詞和引述贊詞的文章寄給錢先生。錢先生立即給我回函,肯定他對范畫的評價。信的全文如下:
再復我兄:
大函奉悉。拙詩后二句,第三句專贊范畫,第四句切合范畫的是人像(不是山水)。舊詩技巧所謂扣題不漏不欠,江西派所謂“字字有來歷”。因此乃題畫詩,不足贊人詩,以范畫為主也。故僭改幾句,請酌定。草此即頌日祺。
錢鍾書上
在我寄去的剪報上,錢先生在他所“僭改”的文字中又說:
“化人”借用《莊子》的語,指范曾的畫,說畫人而如真人,牽合唐僧淡交自題畫像:“浮生身外身?!?br/>
錢鍾書先生的評語真的是“字字有來歷”。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有“超詣”一品,闡釋中有“扣將白云,清風與歸。遠引莫至,臨之已非”數語。以此境界言范畫“傳神”,是錢鍾書先生至高評價。而他所說的“上之上”,則出自南齊謝赫的畫論經典《古畫品錄》。錢先生借用謝氏的論畫語言和尺度,給范畫作了“上上品”的崇高評價,可謂“一言九鼎”。錢先生數十年論衡藝術,其審美的眼睛嚴謹而超凡脫俗,非同尋常。
錢鍾書先生對范畫的評論,乃是“畫品”論。所以他特別注意到范畫的“人像”(不是山水)具有象外象,即顯“身外身”。這也就是“得之象外,有如仙翩謝籠樊”的意思,其美之核心在於超越外在形象,而得之不朽的精神本體。這種本體之“身”,其絕塵高風全在筆墨之外與遠韻之中,不可在形內象內尋找。錢先生顯然認同于南宗的畫品論,并以此為審美坐標,給予范畫以“上之上”品的最高評價。
?。ㄈ?br/>
范曾兄和我是多年摯友。作為現實主體,他有人間大關懷,但不通政治,所以常有浮躁之論。對此我曾稍有調侃。而作為藝術創造主體,他則格外清脫平和,冷靜得出奇。斗室之中,畫紙一層,他便進入一個神圣而不可有任何囂聲、任何染污、任何世俗之煩的世界。創作的瞬間,他把一切現實的雜念完全從自己的生命中徹底放逐,頓時邁向參悟永恒的禪境。他的成功,當然在于他的筆力,但首先是這種瞬間進入忘我之境的心力。不知內修外煉了多少歲月才形成的心力。
范畫所以讓我長久傾心,便是他的心力所展示的高遠清澈的境界和支持這種境界的雋永的韻味。范曾最近幾年的畫,比中年時代的畫顯得更為平正、沖淡、自然,正是因為他不斷地朝著天人同構的逸境提升,并意識到此境乃是他的最后歸宿。
?。ㄋ模?br/>
范曾在巴黎期間,懷著愛意與敬意學習羅丹、梵高、莫奈等古典大師的精神境界與藝術筆法,開拓自己的藝術視野,另一方面,他又保持對中國畫的絕對信念,堅信中國畫的繪畫語言——筆墨線索可自成大氣象,可毫無愧色地自立于世界藝術之林,不必自生顛倒。吸取梵高等西方大師的藝術殉道精神和追求永恒的精神,剔除前衛藝術家的顛倒妄想和所謂進步觀念,范畫更是邁入了自己憧憬的高華逸邁之境。
1988年在范曾五十壽辰的歡聚會上,我就說,范曾現象是一個特殊的現象。范畫的形成,固然得益于范曾本人的天縱之才,集詩、書、畫、文四絕于筆端,攬萬物萬法于胸內,也得益于他后天的潛修苦練,殫精竭慮,永不停留地感悟提升,在“上之上”中又精益求精。十年過去,我從故國之都來到洛磯山下,側身于草園林間,百慮澄清,萬念歸淡,無須溢美與溢惡,但看到產生于父母之邦而且是同一代的兄弟運作如椽大筆,創造出一代的藝術風流,不免要心馳情涌,站出來喝釆幾聲,以傾訴于山川日月和今世后世的知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