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王蒙肯定郭敬明不是夸獎是捧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7-31]
作家王蒙在做客湖南衛視一檔節目時針對“郭敬明現象”發聲,稱“我認為金庸寫的是一個高峰,幾十年內、百十年內未必有人寫武俠小說能寫得過金庸的,我就是這種看法,對《小時代》我也是這種看法”。
王蒙的觀點不是很清晰,但還是可以理解他把金庸和郭敬明放在一起的真正意圖,一是說他們都是文化消費領域的佼佼者,二是強調郭敬明的重要性。說白了就是他們的書都賣得很好,擁有大量的讀者,但將兩位寫作題材不一樣的作家放在一起對比,卻是明顯的不合適,棒子粥和豆漿怎么可能是一種味道?在節目中王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你不能拿武俠小說和現實主義、和巴爾扎克,或者和托爾斯泰來相比?!彼?,即便從文化消費的角度,比金庸更合適拿來與郭敬明做對比的作家有的是,比如同樣寫言情小說的瓊瑤、岑凱倫等,雖所處時代不一樣,但好歹處在同一創作題材領域,對比起來能稍多一些說服力。
武俠小說是縱橫幾個時代的通俗讀物,金庸是這類小說寫作的頂尖高手。在武俠小說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巨變的前提下,說百年內不會有人寫武俠能寫得過金庸毫無問題,但要說百年內不會有人寫言情小說超過郭敬明,這不像是夸獎,倒像是捧殺。
在王蒙的觀點里,把“賣得好”和“寫得過”這兩個概念混淆在一起了,“寫得過”當然指的是內容質量的超越,而“賣得好”只能說明作為商品的銷量上佳,把銷量等同于質量,這是王蒙的模糊之處。
2010年,王蒙和郭敬明做客北京衛視一檔名叫《書香北京》的節目,在夸郭敬明“聰明、謙和、語言好”后,又不客氣地批評他“愛堆砌華麗辭藻”、“文章華而不實”等,最后他還點了郭敬明的死穴:太做作。一個在三年前被王蒙認為寫作“太做作”的作家,怎么在三年后就成了百年內無人能比的佼佼者?不能說郭敬明在這三年有多大變化,只能說王蒙的變化快。
王蒙曾多次對金庸作出評價,在某大學評點文壇熱門人物時,他認為“金庸對人生教益無多”;在金庸任內地某大學文學院院長時,他稱作家任教是“把不懂的東西當作懂的東西”來給學生講授,“就做得太過了,是揚短避長”;在傳出金庸要加入中國作協介紹人為王蒙時,王蒙澄清說“我沒有推薦金庸”,而在介紹郭敬明加入中國作協時,他說:“能寫書、能出書、有人看,就可以加入作協?!?br/>
王蒙可以夸贊郭敬明,但沒必要拿金庸來比較。這么做,很容易讓人覺得他對一些人充滿偏見,卻對另一些人充滿無原則的“寵愛”。(韓浩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