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通史《詹森藝術史》簡體中文版首亮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7-22]
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主講的“世界藝術史的差異”講座近日在京舉行,由朱青生翻譯的《詹森藝術史》也同時首發。這是該書簡體中文版第一次跟大陸讀者見面。
藝術通史著作《詹森藝術史》由美國著名藝術史家H.W.詹森撰寫,最早于1962年出版,成為西方大學藝術史課程的標準教材。本次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詹森藝術史》是這一著作的第七版,除了包含傳統的繪畫、雕塑和建筑之外,攝影和工藝美術等門類也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全書以時間為框架,分為古代世界、中世紀、從文藝復興到洛可可和現代世界四個部分,以各個時段的代表藝術品和藝術家為重點,闡釋了藝術風格及其演變的歷史。
《詹森藝術史》翻譯過程歷時29年,先后參與翻譯工作的有50多人,朱青生是從頭做到尾的唯一一人。他說:“我們是通過語言和圖像認識這個世界的,翻譯這本書,就是一條通往認識藝術世界的道路,如果這條道路打不開,我們就無法認識這個世界?!?br/>
在講座中,朱青生講述了中西方對藝術的不同理解。他說:“在中國,我們看到的是,當時活動的場所、器具等被視為藝術,人的存在如何通過一個方法傳達出來,這是藝術最高的水平。在西方,藝術的本體是物,人為了達到和物的聯系,從而產生了藝術,藝術是通過對事物的形象再現表達的?!?br/>
朱青生認為,現在中國人對藝術的審美標準源自書中,“這讓我們繼承了別人的藝術,卻容易丟掉自己的藝術”。他說:“我們美術學院成立五十周年時展覽品大多是寫實的,卻很少有我們的書法作品,給人的感覺就是從盧浮宮穿過長長的地下通道,到了它的一個分館。對此,我們要反省,目的是為了了解過去,而不是恢復過去。在不同時間、不同的文化地域有不同的藝術,這才是世界藝術?!?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