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今日102歲壽辰 曾用千萬版稅資助學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7-18]
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黃維 林露)“楊絳先生身體、精神都很好,還在不斷寫東西?!苯裉焓菞罱{先生102歲生日。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管士光16日在接受人民網文化頻道采訪時,談及最近剛剛探望過楊絳先生,“我們這次去主要是商量修訂文集的事情,看看我們出版社有哪些需要做的,怕打擾老人,待了半個小時我們就走了?!?br/>
修訂版將收錄先生最新創作文章
《楊絳文集》的責任編輯王瑞告訴記者,年底出版的《文集》修訂版,將收錄楊先生近年來的創作諸如《剪辮子的故事》、《漫談紅樓夢》、《魔鬼夜訪楊絳》、《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等,另外還有一些正在創作中的文章,沒有確定,“因為她對自己的作品非常負責,精益求精,《干校六記》還在改,所以沒有完成的作品她不會對外說。修訂版《文集》的楊絳大事記將更新至2013年6月,《大事記》楊絳本人剛看完?!?br/>
談及楊老,王瑞很是感慨:“她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她生活很規律,早上起來鍛煉,做八段錦,走步,現在還可以下樓轉圈了。每天練字,看電視了解時事,自己還寫一些東西,態度非常積極,特別的‘正能量’。這些都源自她對文化的信念,對人性的信念,她相信人是向好的?!?br/>
向“好讀書”基金捐贈版稅逾千萬
據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介紹,2001年,錢鐘書、楊絳把一生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截至2012年底,獎學金捐贈累計逾千萬,受到資助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達數百位。
據悉,“好讀書”獎學金是用錢鐘書、楊絳夫婦2001年上半年所獲72萬元稿酬現金以及以后出版的所有作品報酬設立的。在2011年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捐贈儀式上,楊絳說了三句話:“在1995年錢鐘書病重時,我們一家三口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費及版稅在清華設一獎學金,名就叫‘好讀書’,而不用個人名字;獎學金的宗旨是扶助貧困學生,讓那些好讀書且能好好讀書的貧寒子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期望得獎學金的學生,永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起于自強不息,止于厚德載物,一生努力實踐之?!?br/>
對于為何將基金設在清華,楊絳回答稱:“我們一家三口最愛清華?!钡拇_,楊絳“三進清華”和清華對錢鐘書的厚愛已廣為人知?!昂米x書”是錢、楊的共同志趣,也是聯結兩人情緣的一條紅線。當年,楊絳先生一進清華就同“二書”結緣:一為讀書,二為“鐘書”。
才女楊絳的情懷
迷戀書的世界 成名早于錢鐘書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于辛亥革命前夕美國留學歸來,到北京一所法政學校教書。1911年7月17日,楊絳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12歲,進入蘇州振華女中。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里的世界。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不好過?!薄耙恍瞧诓蛔屇憧茨??”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br/>
高中國文老師在班上講詩,也命學生讀詩。她的課卷習作曾被??x登。一篇《齋居書懷》寫得有模有樣,“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脫俗?!崩蠋熍跋赏渺o”。
楊絳在創作上成名其實早于錢鐘書。當《圍城》出版的時候,人們在問“錢鐘書”是誰——楊絳的丈夫。1943年,還在小學教書的楊絳創作的第一部劇《稱心如意》上演大獲成功,一鳴驚人。她所署的筆名“楊絳”也就此叫開。此后,楊絳又接連創作了喜劇《弄真成假》、《游戲人間》和悲劇《風絮》。
胡喬木十六字考語:怨而不怒 句句真話
八年后從干?;貋?,楊絳動筆寫了《干校六記》,名字仿擬自沈復的《浮生六記》,記錄了干校日常生活的點滴。這本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
胡喬木很喜歡,曾對它下了十六字考語:“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纏綿悱惻,句句真話?!辟澷p楊絳文字樸實簡白,筆調冷峻,無一句呼天搶地的控訴,無一句陰郁深重的怨恨,就這么淡淡地道來一個年代的荒謬與殘酷。
女兒錢瑗一語道破:“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本瓦B錢鐘書自己也承認,“楊絳的散文比我好?!彼€說,“楊絳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沒人能學?!?br/>
2003年,《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書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中國人。時隔4年,96歲高齡的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被評論家稱贊:“九十六歲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嬰兒的純真和美麗?!?br/>
憶初識錢鐘書: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1932年3月初,楊絳去看望老朋友孫令銜,孫也要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鐘書。兩人在清華古月堂門口初見,楊絳眼中的錢鐘書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被問到是不是一見鐘情,楊絳說,“人世間也許有一見傾心的事,但我無此經歷?!焙髞礤X鐘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睏罱{答:“我也沒有男朋友?!睆拇藘扇吮汩_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楊絳覺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墜入愛河)了?!?br/>
當楊絳的創作時期剛剛起步,并且穩步上升的階段,錢鐘書說自己要想一部長篇小說,楊絳毫不猶豫攬下所有家務活,甘當“灶下婢”,鼓勵他創作。楊絳急切地想看到錢鐘書的稿子,每天晚上,他就把寫成的稿子給她看,楊絳大笑,錢鐘書也大笑,兩人常常放下稿子,相對大笑。
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卑阉罱o錢鐘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br/>
我不是專業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余作者。
早年的幾篇散文和小說,是我在清華上學時課堂上的作業,或在牛津進修時的讀書偶得?;貒笤跍S陷的上海生活,迫于生計,為家中柴米油鹽,寫了幾個劇本??谷諔馉巹倮?,我先在上海當教師;解放戰爭勝利后,我在清華大學當教師,業余寫短篇小說和散文,偶爾翻譯?!跋丛琛?知識分子改造)運動后,我調入文學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就寫學術論文;寫論文屢犯錯誤,就做翻譯工作,附帶寫小量必要的論文。翻譯工作勤查字典,傷目力,我為了保養眼睛,就“閉著眼睛工作”,寫短篇小說。一九七九年社科院近代史所因我父親是反清革命運動的“人物之一”,囑我寫文章講講我父親的某些觀點。我寫了《一份資料》。胡喬木同志調去審閱后,建議我將題目改為《回憶我的父親》;我隨后又寫了另一篇回憶。我又曾記過錢鍾書的往事,但不是我的回憶而是他本人的回憶。我就在研究和寫學術論文的同時,兼寫小說和散文,還寫了一部長篇小說。一九八七年退休后,我就隨意寫文章。錢鍾書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遺稿,又翻譯了一部作品,隨事即興,又寫了長長短短各式各樣的散文十來篇。
全部文章,經整理,去掉了一部分,把留下的部分粗粗分門別類。一半是翻譯,一半是創作。創作包括戲劇、小說和散文。散文又有抒情、寫意、記事、記人、論學、評書等。文章既是“隨遇而作”,按時期編排較為方便。
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刪棄。文章揚人之惡,也刪。因為可惡的行為固然應該“鳴鼓而攻”,但一經揭發,當事者反復掩飾,足證“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還當謹守忠恕之道。被逼而寫的文章,盡管句句都是大實話,也刪。有“一得”可取,雖屬小文,我也留下了。
我當初選讀文科,是有志遍讀中外好小說,悟得創作小說的藝術,并助我寫出好小說。但我年近八十,才寫出一部不夠長的長篇小說;年過八十,毀去了已寫成的二十章長篇小說,決意不寫小說。至于創作小說的藝術,雖然我讀過的小說不算少,卻未敢寫出正式文章,只在學術論文里,談到些零星的心得。我寫的小說,除了第一篇清華作業,有兩個人物是現成的,末一篇短篇小說里,也有一個人物是現成的,可對號入座,其余各篇的人物和故事,純屬虛構,不抄襲任何真人實事。鍾書曾推許我寫小說能無中生有。的確,我寫的小說,各色人物都由我頭腦里孕育出來,故事由人物自然構成。有幾個短篇我曾再三改寫。但我的全部小說,還在試筆學寫階段。自份此生休矣,只好自愧有志無成了。我只隨筆寫了好多篇文體各別的散文。承人民文學出版社幾位資深編輯的厚愛,愿為我編輯《文集》,我衷心感謝,就遵照他們的囑咐,寫了這篇序文,并詳細寫了一份《楊絳生平與創作大事記》。
楊絳小傳
楊絳,原名楊季康,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時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1932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1949年后,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楊絳先生的第一部作品為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于1934年初發表于《大公報文藝副刊》。40年代初,她連續創作了喜劇《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這兩部劇本寫作和上演于抗戰時期淪陷后的上海,當時引起很大反響。80年代以來,是楊絳創作的“新時期”,她以散文和小說兩方面的創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記》出版于1981年,暢銷于整個80年代,在港澳臺均出版了繁體字單行本,并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小說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腦筋,系國內最早反映知識分子改造的文學作品),出版于1988年,在知識分子當中引起很大反響,作品亦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出版。
作為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先生寫過多篇評析西班牙和英國文學名著的理論作品,如評論《堂吉訶德》、《小癩子》(Lazarillo del Tormes)和《塞萊斯蒂娜》(La Celestina)等的文章以及論英國作家菲爾丁等。
作為翻譯家,楊絳先生的文學翻譯成就卓著,除《堂吉訶德》外,她還翻譯了西班牙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文學名著《吉爾·布拉斯》(Alain Rene Le Sage: )以及古希臘散文柏拉圖(plato)的“對話錄”《斐多》(Phaedo)等。
跨入新世紀之后,楊絳先生在整理編訂錢鍾書遺稿之余,又創作了《懷念陳衡哲》、《難忘的一天》和《我在啟明上學》等多篇憶舊散文;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紀事散文《我們仨》, 則因其真摯的情感和優美雋永的文筆而深深打動讀者,成為2003年的超級暢銷書。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