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石龍成"鎮村之寶" 村民稱常有人來"問價"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7-16]
說起古代石刻,南京并不少見。昨天上午,記者接到家住南京高淳區椏溪鎮墳上村村民報料,稱在他們村東一處水塘閘壩上,有一尊栩栩如生的石龍,在這里已靜靜躺了多年。隨后,高淳區文保所組織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勘察,經初步認定,這具石龍,屬古建筑構件,根據其風格來看,是明代石刻,屬可移動的一般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目前文保所對其進行登記并列入保護名錄。
昨天上午,記者在村東水塘閘壩上看到,長約2.6米的石龍橫在壩上,龍頭栩栩如生,石龍身上有石刻鱗片。今年61歲的楊竹生是村民組長,他介紹,石龍是上世紀70年代從村中一個大土墩上發現后,運來建閘壩的,當時運來的石龍有2尊,另外一尊埋在這尊下面,眼下被泥沙掩埋,看不到了。
92歲的村民楊蘇州是村里最年長的老人,說起土墩,他說大有來歷。據介紹,其實土墩并非他們楊家的,而是當地史姓的,當年他們楊家太公看到這里是鳳凰地,斷定墓穴里有值錢的東西,從史家人手中贏得了這塊地。上世紀70年代平土墩時,楊蘇州也參與了挖墓,但因墓穴太深沒有挖下去。這些年村里來了十幾撥人,都想出高價買走石龍。楊蘇州說,石龍是村里的鎮村之寶,不能賣。好在石龍所在地閘壩就在村邊上,沒人敢偷。通訊員 高曉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