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拍賣公司:臺藝市價低空間大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6-20]
7月11日,臺灣漢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將在臺北市圓山飯店舉辦一場中國古代文物的拍賣會。該場拍賣會是亞洲首次舉辦的中國古代文物的專場拍賣。漢思拍賣董事長張永朋6月7日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古代器物需要通過拍賣的形式留在中國,而現在正是兩岸藏家合力出手的時機。
京華時報記者顧博
>>古代器物專場
兩岸合力將古代器物留在中國
在該專場上拍的100多件古代器物中,西漢“陶立姿裸體男俑”高57.2厘米,估價20萬元至30萬元,2002年紐約蘇富比曾上拍了6件類似的陶俑,因被發現其為西漢皇家陵墓出土的兵馬俑而最終撤拍。
京華時報:目前在亞洲還沒有舉行過古代器物拍賣專場,為什么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張永朋:我們的拍品是從世界各地征集來的,其中以臺灣藏家的藏品為主,我們也和大陸很多買家在接洽,希望兩岸合力將重要的古代器物帶回中國,這總比放在歐美要好。這是我們做拍賣的歷史責任,重要的中國古代器物最好的去處就是博物館。
京華時報:本次上拍的陶男俑與蘇富比撤拍的有什么不同?
張永朋:本次上拍的陶男俑與蘇富比撤拍的拍品形制一致。當時撤拍是因為有失竊證據證明是西漢皇家陵墓出土的兵馬俑,而我們這件拍品源于一位藏家,該藏家購自歐洲。拍賣行不能保證拍品的所有來源,但是可以證明到拍賣行之前的最后一手來源,如果遇到與法律沖突的情況,我們將按照規定執行。
京華時報:為什么沒有選擇熱門的明清瓷器做專場?
張永朋:拍明清瓷器我們是拍不過嘉德保利的,所以會選擇競爭力小的去做。目前市場對古代器物的認知程度還不高,我建議藏家在接觸這個板塊時一定要把眼光放長遠些,注重長期投資和收藏。
>>臺灣拍賣市場
買家少市場價格普遍較低
臺灣拍賣公司來大陸的推廣并不多,雖然臺灣收藏的起步要比大陸早,但是拍賣卻沒有呈現大陸這般紅火的景象。
京華時報:臺灣的拍賣公司都在什么時間舉行拍賣?
張永朋:臺灣很多拍賣公司辦了一場后,不知道何時再辦一場,場地也不固定,有的甚至在辦公室舉行拍賣。圓山飯店的代表性和知名度都很高,我們希望未來長期把圓山飯店作為拍賣場地,像大陸的拍賣公司一樣舉行春秋兩季拍賣,同時做小拍。
京華時報:臺灣拍賣市場的價格如何?
張永朋:臺灣很早就收大陸的東西,因此藏品也很豐富?,F在全世界的拍場都是中國人去買,但是沒有人到臺灣買,臺灣市場價格就相對比較低,這對于藏家來說是個機會。
>>臺灣收藏現狀
大量精品文物
藏在民間
臺灣愛好中國古代器物的收藏家很多,早年從世界各地搜集了大量中國古代器物,但一直沒有相應的拍賣會,這批藏家希望把古代器物留在中國,而藏二代、藏三代卻漸漸對這個領域沒了興趣。
京華時報:臺灣現在的收藏家現狀如何?
張永朋:臺灣藏家從上世紀中期就開始收藏了,他們手中有很多特別驚人的藏品,甚至很多東西已經超過臺北故宮博物院。但是,第一代藏家已經逐漸凋零,我看到年輕人把父親留下的字畫丟在墻角,很多已經被蛀、發霉。新藏家更喜歡油畫,如果不培養起對中國古代器物的愛的話,就很可怕了。我們做拍賣也是希望能有更多愛護、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藏家出現。
京華時報:臺灣藏家不愿意將東西出手?
張永朋:臺灣很多藏家他們不愿意把東西拿出來,主要是因為對拍賣行不信任,如果拿到歐美去,出于對中國的情結,他們心里不情愿。因此我們希望在臺灣做個拍賣標桿,讓藏家信任,也讓藏品有更好的歸宿。
京華時報:大陸拍賣行去臺灣征集的情況如何?
張永朋:嘉德、保利、匡時、朵云軒都在臺灣征集,但主要是書畫,明代以前的是不征集的。臺灣收藏比大陸的時間長,藏品也很多,現在拿出來的只是少部分,我知道幾個大藏家從來不拿東西出來,對于大陸的拍賣行,他們更不愿意拿東西出來。
>>政策法規
100年以上物品給予關稅優惠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鼓勵文物回流,臺灣地區對文物進出是什么政策?
京華時報:臺灣對于文物是如何界定的?
張永朋:臺灣把距今100年以上的東西算古董文物,出入關都需要報,這類東西在稅上反而不那么嚴格,100年內的是工藝品,要做生意的,所以稅會比較高。臺灣認為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里的才是國寶。
京華時報:遇到文物來源問題時,一般如何處理?張永朋:臺灣不存在文物流失的問題,除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東西,其余的東西都不在監管范圍內。只要取得合法的買賣證明,有出處,就沒有人管。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