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市場回暖 奢侈品成各大行開拓重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6-13]
每年4月—6月,是藝術品春季拍賣集中的季節,香港蘇富比、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瀚海等藝術機構相繼交出了2013年春拍的成績單,香港蘇富比攬金21.8億港元;香港佳士得32億港元收槌;中國嘉德進賬26億多元;北京瀚海以8.2億元謝幕;廣州華藝國際4.5億元告捷。一串串上漲的數字,傳遞出藝市回暖的信息。
春拍回暖哪些新品值得關注?撿漏機會有多大?我們請一些收藏專家一一分析。綜述:收藏周刊記者 趙旭虹
一兩年后拍賣市場或將逐步走向高點
市場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1日至4月10日,26場中國藝術品拍賣會總成交額為39.4億元,而去年同期33場拍賣會總成交額為40.2億元。這意味著,從今年春拍第一波行情來看,回暖預測尚不確定。進入5月后,國內春拍終見起色。以中國嘉德為例,在歷經5天的拍賣后,中國書畫、瓷器、家具、工藝品等六大門類共拍出26億多元的總成績,春拍總成交價高出去年秋拍8.26億元,比去年春拍高了5.11億元。成交價超過千萬元的拍品達到39件,其中3件拍品超過5000萬元成交。
廣州華藝以4.5億元總成交額、82%成交率結束春拍,中國書畫專場首次達到2.7億元成交額,極品名釀和珠寶專場也首次突破2000萬元,成績喜人。
2013年春拍回暖,究其原因,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會長石金柱分析,既有內地各大藝術拍賣機構進行一系列“自救”舉措的努力,也有實體經濟資金活躍度的提升、中國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貨幣緊縮狀況緩和等利好消息的帶動。
有人更樂觀地認為,內地藝術品市場就此復蘇,甚至可能回歸到2011年的高峰。但有評論家認為,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共有29件中國書畫作品有千萬元以上的成交記錄,連2011年的一半都不到,就此判斷年內會恢復到2011年的火爆局面,缺乏支撐。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稱,以近幾年的情況來看,2011年春拍為市場發展頂峰,2012年秋拍為市場最低點,市場今后很可能以五六場春、秋拍作為一個周期,兩年左右一個漲跌輪回,有規律地發展下去。以目前的狀態看,一兩年后內地市場將逐步走到市場高點,最終成績可能超過前年的巔峰狀態。
奢侈品成各大行開拓重點
據統計,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共有29件書畫作品成交過千萬元,與2012年春拍相比增加了近71%。其中兩件作品有過歷史拍賣記錄,而其余的26件均為未曾在市場公開交易的作品,重復上拍率為7%,低于2012年14%和2011年13%的重復上拍率。市場對初次面世的精品更加青睞。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中國書畫部分總成交額高達到17.34億元,為26億多元的總成交額貢獻了一半多。由此可見,書畫收藏仍是收藏主體。
今年4月份,香港蘇富比舉行的2013年春拍“溢彩流光──重要私人時計珍藏”珍貴名表拍賣專場,創下蘇富比全球鐘表拍賣會歷來最高總成交,以及亞洲鐘表拍賣會最高總成交;一枚重28.86克拉的圓形D色完美無瑕(FL)單顆鉆石,也于拍賣最后一天刷新圓形白鉆克拉單位價世界拍賣紀錄。從2012年的數據統計看,2012年秋拍香港佳士得在名釀、精致名表、珠寶翡翠等五場較春拍增加了1170件拍品,成交總額占佳士得2012年秋拍總額的34%,環比春拍提高了4.30%;香港蘇富比的名釀、名表、翡翠珠寶等五個專場成交總額達5.83億港元,占香港蘇富比成交總額的28.51%,平均成交率高達89.02%。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近兩年來不斷擴大奢侈品的拍賣規模,其中的主要動力來自于中國富人階層對奢侈品收藏,包括名表、紅酒、珠寶等日益旺盛的需求。奢侈品板塊的開疆拓土,接下來將成為國內各大拍賣行的著力重點。
專家支招
佛像收藏空間還較大晚清民國字畫可入手
對于藝術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說,回春的市場也是入市的好時機,如何撿漏?是大家關注的問題。
中國佛像收藏界重要代表人物鄭華星說,如果用十個階梯來比喻佛像收藏的段數的話,目前的佛像收藏就處于三段與四段之間,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大眾對佛教文化、傳統文化審美的回歸,佛像收藏的空間會更大。方向選對了什么都是撿漏。
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會長石金柱認為,目前的藝術品拍賣行已日漸成為資本角逐的戰場,小行家靠撿漏已經成不了大事。隨著拍賣市場品牌化、規范化發展,撿漏的年代將漸行漸遠。
知名書畫家、收藏家陳俊明則認為,拍賣場上,不少晚清、民國時期的名家書畫作品被嚴重低估,著眼于藝術價值收藏的書畫愛好者,可以從這些被市場遺忘的名家作品入手。他同時提醒,書畫收藏的目的分個人喜愛和投資兩個概念,若是前者的話,可以很隨性。但如果是后者的話,還是不能完全脫離市場的走勢。收藏者要學會把握入市機會和使藏品升級的竅門。
收藏周刊邀請以上三位資深的收藏家分別從佛像、近當代名家書畫、被市場遺忘的名家書畫三個板塊,分享他們的撿漏故事和心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