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張炳南:理性認識中國投資者搶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6-06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國際金價在1400美元/盎司關鍵位守而未果。5月28日CFTC持倉顯示,黃金多頭減倉,空頭增倉,凈多頭寸80259手減至56879手。在國內,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將于近日推出黃金和白銀夜盤交易,這或將增強國內金價與國際金價的聯動性,但由于期貨市場仍是少數人玩的游戲,更多中國投資者仍在現貨投資領域徘徊。

      購入現貨還是不購入?這已不僅是“中國大媽”們的問題。為幫投資者更全面認識市場,在由上期所主辦的"第十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開始前,本網記者專訪了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張炳南。

      經濟觀察網:對今年四月以來國際金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各界已是眾說紛紜,您認為根本原因是什么?

      張炳南:

      此前有人說是因為塞浦路斯賣黃金,有人說是因為美國數據不好,其實這都是極短期因素,不可能對金價形成實質性影響。塞浦路斯到現在也沒賣黃金,而且未來賣不賣也是未知數。第二個說美國數據不好,黃金下跌,這個更牽強。美國股市好或不好,對黃金價格有一定影響,但沒有根本影響。

      我認為導致4月以來黃金價格下跌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內在的原因,就是金價上漲過多以后有內在的調整要求。

      對黃金這種戰略性金屬品種來說,看國際年平均金價更能分析走勢和動向。年平均金價從2001年270美元/盎司左右,一直漲到2008年的每盎司1030多美元,漲了3倍多,此后市場有內在調整要求。2008年3月份,黃金從每盎司1032美元最低下跌到當年秋天的680美元/盎司。這輪下跌的幅度也很大,下跌了30%多,應該說完成了對黃金價格2001年到2008年的價格漲幅的修正。2008年開始,從680美元/盎司開始,黃金進入又一波快速上漲期,這次從680美元/盎司一直漲到2010年的1900多美元/盎司,又上漲了兩倍多。上漲兩倍多之后,到這次下跌為止市場沒有出現像樣的調整,此輪下跌前的金價是每盎司1540美元。從年平均價來看,2010年平均金價比2009年大致上漲了30%,這是很大的漲幅。2011年比2010年又上漲了30%。

      黃金在全球無論是商品還是金融市場都是波動性比較適中的品種。一般來講,資產比波動性的話,黃金一般都是在比較中間的位置。2010、2011年這種漲法都漲得太大了,大家都認為2012年會做比較大的調整。但是2012年的年平均金價比2011年還上漲了6.8%。該調沒調,總要來調,這是市場的規律,即內因。

      導致4月以來黃金價格下跌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全球金融戰略,即外因。

      2008年全球進入金融危機,主要是美資過度投機造成的,但是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和金融結算中占比超過了80%,這導致美國有強大的危機轉化能力。隨后左雷特提出,用一部分黃金來限制美元的濫發,周小川提出構建超主權的儲備貨幣,然而從觀點提出到真正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實踐最少需要50年到100年?,F在的世界是單一主權貨幣流通的世界,這本身就不合理,而且這個國家在全球的經濟總量是下降的。

      美元作為全球主權貨幣存在,導致此前能夠跟美元抗衡的貨幣都受到了打壓。最先就是歐元,現在來講,中日韓再造一個“亞元”也是不可能的,日元大概半年的時間已主動貶值了20%多,當其他貨幣都不能與美元抗衡的時候,金融大鱷們將目標瞄向了黃金。今年4月12日那天晚上金融大鱷集中半個小時拋售了300噸黃金ETF,這絕對不是商品套期保值者所能做出來的量,然后打開了1350美元/盎司的重要心理關口。我留意到,華爾街大鱷大概只出手了兩天,兩天以后就不再出手了。但是現在不出手,不代表以后不出手。

      經濟觀察網:哪些因素造成了中國居民的瘋狂搶金?對“中國大媽十天搶購300噸”的說法是否認同?

      張炳南:

      第一,在中國不是只有普通的大媽在搶黃金。在中國我們理解“大媽”一般都是中下層的、工薪階層、年齡比較大的、求穩健的投資者。其實并不是這樣。搶金的并不只是普通的鄰居大媽,這是第一個。第二,不光是中國,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集中購買黃金。4月一直到5月初,從上海到孟買,從香港到紐約,一直再到東南亞地區,黃金的購買是全球性的。美國的金幣在7天之內就賣斷貨了。

      瘋狂搶金背后是什么原因?從中國來講,中國居民的投資渠道確實太少了。中國投資渠道少,中國老百姓來搶,那為什么美國老百姓也搶呢?美國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少嗎,不少吧?

      這就得想為什么2008年黃金大跌的時候沒有出現搶金。2008年3月份的時候國際金價在兩天之內下跌了10%,這力度也不小,創造了當時大概20年來最大的兩日跌幅。

      我認為同2008年的時候相比,全世界對黃金在對抗風險中的作用認識水平大大提高了,一個是國家對黃金的認識水平提高了,一個是老百姓對黃金的認識水平提高了,于是出現了今年的搶金潮。

      2008年中國老百姓還沉浸在中國股市在6000點要上沖10000點,當時中國老百姓還想著我買套房子,多少年之后翻一番呢。2008年的時候,美國房利美、房地美這兩支股票一個是60多美元一股,一個是90多美元一股。當時賣得最好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是雷曼銀行的迷你債券。當時投資的主題是只講收益,不顧風險。所以當時風險資產大行其道,金價下跌就下跌很少有人理會。

      金融危機以后,全球投資主題都從逐利轉向避險。金融危機的核心就是信用崩潰與違約,2007年次貸危機是個人的信用違約,2008年雷曼和花旗危機是信用機構的違約造成的,2009年迪拜的基金信用違約以后,違約的主題就從個人上升到政府了,從私人資本上升到主權資本。2010年開始,全世界違約的主體是政府。一直到今年,2013年,塞浦路斯的事情告訴我們把錢借給誰都不是安全的。

      現在什么資產是大家接受的?避險資產。這幾年漲得好的是黃金和美元。為什么黃金從50年來看依然是最搶眼的資產之一?因為黃金天然就是為了對抗信用風險,黃金是危機時不會違約的資產。

      各國的央行從2010年開始對黃金轉為凈買入,這些年一直持續地凈買入,2012年各國央行凈購入黃金,除掉賣的,買賣相抵以后凈購入黃金534噸,占到當年新增黃金產量的19%。這個比例是30年來最高的。今年一季度各國增持黃金是120噸,具體數據可以查,依然很高。政府為什么對黃金的凈賣出轉為凈買入,說明全球各種政府認識到只有黃金才是永遠的不會違約的資產。

      百姓也是一樣。金融危機教育了我們還是黃金最踏實。但此前百姓一直沒有機會買,金價一直高高高,終于有了一個好像接近心理價位的時候,不光是中國的大媽在出手,中國的大爺們也在出手,中國的叔叔也在出手,全世界的大媽、大爺、叔叔們都在出手。

      另外我對“300噸”這個數據不能確認,因為我不清楚數據的來源和計算方法,所以無法確信這個數據。但是在4月中下旬,在中國、全球確實出現了對黃金的爆發性集中購買,購買量確實應是前所未有的量,只是具體的數據只能等到統計數據出來了。黃金協會二季度的數據預計到8月初才能發布。

      經濟觀察網:這種低價搶金的行為應該持續嗎?

      張炳南:

      對國家來講,對老百姓來講,真正買黃金的意義在于規避中長期的戰略性風險。從這個人角度來講,購金行為是否發生更重要的參考不是價格,而是手里擁有黃金的比例。

      無論國家還是老百姓,作為投資者,如果手里黃金的比例很少,黃金價格高一點也應該買。如果已經搶了很多的黃金,手里有20萬,15萬已經買了黃金了,就可以不買??傊?,如果能在更低的價格買到黃金并長期持有更好。

      經濟觀察網:黃金在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比例占10%較為合適嗎?

      張炳南:

      目前中國黃金儲備只占國家外匯儲備的1.5%,世界各國的平均水平是13.2%。從這個角度來講,國家應該繼續購金。因為中國現在的外匯儲備主要是以美元的形式存在,美元中主要是以美元債券的形式存在,在美國債券中主要是以政府國債的形式存在。我們把國家的資產安全構架在美國政府的信用之上。

      指望別國政府從全球利益的角度出發承擔應有的責任是不現實的,就像中國也不可能違背國家利益去承擔全球責任。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首先是要為自己的人民負責,所以把主要的人民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資產大多數寄托在美元、美元債、美國政府債上,我認為是(不合理的)。當然這個既有歷史的原因,又有現實的需求。

      增加黃金儲備,這作為國家戰略來講與金價沒有太大的關系。我們可能需要制定一個幾步走戰略,逐步實現藏金于國。

      第二個就是藏金于民,一個國家民間黃金的儲備是一個國家廣義黃金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老百姓人均黃金的擁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還很少。我認為低價搶金應該持續,高價搶金也應該持續??傊?,在半個月的時間里搶回來數百噸黃金絕對是藏金于民的好案例。這些年老百姓對黃金地位、價值的認識水平提高了。

      第三個是藏金于市,繁榮和發育本國的黃金市場,讓老百姓投資黃金更加便利,在法律上、政策上、稅收上,使藏金于民更加便利,讓老百姓更愿意持有黃金。

      第四個就是藏金于未來,就是扶持黃金產業。中國和美國是僅有的兩個既是黃金生產大國,又是黃金消費大國的市場。中國黃金產業發展需要國家給予特殊的扶持,因為黃金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戰略安全的重要的戰略資源,而且黃金是跨國界的、跨政府信用的穩定的金融資產,所以應該扶持黃金產業。

      怎么扶持呢?首先整合中國國內的資源做強做大,同時讓企業具有到世界上進行黃金整合開發的能力。本國的黃金發展了,藏金于民的渠道就多了。第二個,就是扶持本國的黃金加工和零售產業?,F在國家黃金加工和零售產業規模大,但是集中度低。同時還有一些政策,比如說我們對黃金首飾征收5%的消費稅,黃金首飾不是香水、高檔服裝,是必需品。建議國家適時地免征黃金首飾的消費稅,更好地促進藏金于未來。因為中國的老百姓主要的購買黃金的渠道還是首飾。

      藏金于國、藏金于民、藏金于市、藏金于未來,這是構建國家黃金戰略的路線圖。

      經濟觀察網:這是不是也涉及到增強中國在黃金定價上的話語權的問題?目前金價下跌是不是央行加緊采購的好時機?

      張炳南:

      對黃金價格的定價權涉及到的因素很多,這包括一個國家的外向型程度、開放程度、外貿總量,特別是國家的總體金融實力。目前來講,總體上中國還沒有(爭得)黃金定價權的能力。中國的黃金產量是世界第一,中國的黃金消費量是世界第二,但是并不是說有這個就可以有定價權了。中國進口鐵礦石的數量比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的總和還要多,中國在鐵礦石上有話語權嗎?黃金跟鐵礦石又不一樣,黃金涉及到國家的總體金融能力。

      從2008年,金價無論是漲是跌,全世界央行,特別是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央行,比如說俄羅斯、泰國、韓國、土耳其,都加大了增持黃金的力度。深處金融危機漩渦之中的美國和深處債務危機中心的歐洲都沒有賣出自己的黃金,說明各國政府對黃金越來越重視。

      現在有人說中國要爭奪黃金的話語權。我認為,且慢,扎扎實實地去做“藏金于國、藏金于民、藏金于市、藏金于未來”的事情,讓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黃金的存量越來越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經過10年、20年、30年的努力,中國在黃金領域的話語權就會逐漸提高?,F在談這個,還為時尚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