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浪漫的經濟 經濟是實在的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1-16]
人既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又是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的載體,更是一個民族歷程的延續與承繼者。推動、影響經濟活動的行為不僅僅是經濟規律,還有經濟以外的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對一個民族經濟發展的影響,往往不小于經濟規律本身。其實,文化是浪漫的經濟,經濟更是實在的文化。
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溫和,人們受到文化“潤物無聲”的熏陶與感化。因此,以文化為手段是進行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不論是人與人抑或是國家與國家的交流,文化的認同讓雙方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這是溝通的最好方式。因此,要不遺余力地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不是為交流而交流,而是為發展而交流。文化與經濟是互動雙贏的。
首先,我們應該正視并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去認識它。東方文化在外國人的眼中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我們應該揭開它,讓人們去接近、欣賞,進而喜歡它。中央民族樂團演奏的民樂可以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回響,中國功夫可以在西方成為潮流,我們的文化藝術也可以讓不同膚色的人為之傾倒。而且,在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在中國業已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把中國文化推向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我們的藝術是有價值的,我們的藝術家應該體現他們的價值。而在一定的游戲規則中,只有通過產業化的運作才能實現藝術與價值的兌換。
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第一屆國際文化交流班的學生,我們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的部分,了解各種文化價值所在,學習經濟管理、商業運作的知識及國際法律法規,關心國際發展動態。作為文化互動的紐帶,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充實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嘗試以多種手段找到中西文化的契合點,充分發揮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面對中國加入WTO后新的形勢,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完整的知識結構去迎接挑戰,用我們的文化去開創祖國的明天。
中國文化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