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從歇后語中看粵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4-28]
主持:廣州街坊情
竹織鴨——冇心肝
竹織鴨是一種民間手作玩具,用幼細竹篾編成鴨之形狀,舊時舶來玩具未興起,竹織鴨便是深受孩童喜愛的玩物。
因乜解究竹織鴨會與冇心肝扯上干系?皆因廣東人捉住其內里空空如也的特點,將“竹織鴨”作為“冇心肝”的代名詞。這句俗語的語氣比較輕,最適用于打情罵俏之間。
幡竿燈籠——照遠唔照近
幡竿,一種很高的竹竿,上高或加木豆,或加橫木,用于懸幡掛燈,原是帝皇郊祀時所用之物,平民甚少見到。及至佛教盛行中華,寺院遍布全國的時候,幡竿方始為人見。舊時凡做法事,打醮,必掛燈籠于幡竿之上。蓋幡燈高掛,可以通天告遠,鬼神皆知也。之不過幡燈既有所長,亦有所短,就是照遠不朝近。世人于是捉住此現象,造出一句俗語,取“照”字有照顧之意,指代置自己親近的人不顧,反而去照顧那些外人之輩。
另,幡字廣州話讀如翻,莫讀作潘或者凡。舊時俗語口舌相傳,難免有誤,有人訛作番鬼燈籠,不妥。皆因燈籠及旗幡在日常生活中不時見到,而且洋人少用燈籠,故此“番鬼”的寫法可以認為是訛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