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成文化產品市場化助推器 "成交大戶"談感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4-28]
從首屆的356.86億元到上一屆的1432.90億元,8年來,文博會的成交額已經翻了3倍多。借助文博會的平臺,很多參展團帶來的文化產品、項目成為“識貨之士”爭搶的“香餑餑”,現場簽下訂單或達成合作意向,活躍的交易行為為文化市場的繁榮注入活力,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增添了動力。新一屆文博會開展前夕,記者采訪了歷屆文博會上的部分“成交大戶”。
浙江:多個展品被搶購一空
“文博會現場的火爆讓我們的參展商備受鼓舞?!闭憬∥幕a業促進會副秘書長劉凡力表示,連續多年參展的浙江省代表團,在文博會上完成多項交易,成交額逐年上升,展會的良好反應給了參展商很大的動力。他舉例說,2008年,首次參展的浙江團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文博會,現場主要以文化產品展示為主,出人意料的是,他們帶來的文化產品廣受好評,銷售訂單達3000多萬元。有好幾個產品被搶購一空,甚至有市民、企業要求參展商回到浙江后把產品寄回深圳。有的產品價格不菲,比如新昌的二胡,售價15萬元一把,原以為無人問津,沒想到很快被搶購一空,這極大地鼓舞了參展商們。
第七屆文博會上,作為我國木雕工藝重要集散地的東陽木雕城帶來的數百份木雕城畫冊和折頁被參觀者搶了個精光,成交額達20多萬元,不少參展商現場還收獲了訂單。第八屆文博會,東陽木雕城特別挑出7名工藝美術大師組團參展,現場成交80多萬元,簽訂訂單200多萬元。
活躍的市場交易行為,使一些“眼尖”的企業從中發現了商機。不少看準產品市場潛力的企業拋來橄欖枝尋求合作,最終與參展企業“牽手”合作,攜手共同開發更優秀的文化產品。第八屆文博會上,12家企業簽約入駐的浙江吳鎮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涉及金額達7.5億元。
青海:參展作品價格破紀錄
唐卡、藏毯、泥塑、堆繡、盤繡、皮繡、囊謙黑陶……每年的文博會現場,青海展區前總是人氣很高,參展商帶來的品種豐富的工藝美術精品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些身著民族服飾的“非遺”傳承人也會到場助興,現場表演各種民族文化技藝。
許多經歷了時光淘汰的民族文化精品,正試圖通過文博會這個平臺重新煥發青春?!拔牟惯@些產品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既實現了交易,又尋覓到了能進一步挖掘產品價值的合作伙伴?!鼻嗪J∥幕托侣劤霭鎻d文化產業處處長康海民舉例說,第六屆文博會,該省一家唐蕃手工藝產品進出口公司現場獲得一個“大單”,與一家企業達成投資500萬元擴大生產規模的合作意向。第七屆文博會,30家文化企業帶來的2000多種工藝美術精品深受歡迎,現場訂單總額達130萬元;其中,黃河石藝畫和撒拉族刺繡短短3天就銷售一空;由西寧市城北海龍雕藝研發院創作的昆侖墨玉作品《龍騰三江源》被買家預訂,訂貨價格達315600元,創下單件銷售價格最高紀錄;加上其它領域的交易,青海在該屆文博會上銷售額達280萬余元,另達成簽約意向50多萬元。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