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雕藝術首次現身京臺文創展 數位大師現場獻藝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4-26]
微縮牛骨雕正陽門、內畫鼻煙壺、雕漆手鐲、景泰藍眼鏡盒……昨日,“2013京臺文化創意產業展”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開幕。作為五年來參展商最多的一屆,本屆展會匯聚了近60家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界的代表性企業,同時首次增設由兩岸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的高端圓桌會議。
簽約成交額將超以往
“京臺文化創意產業展”由北京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市分會、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等主辦,自2009年以來已成功地在臺舉辦四屆。據統計,前四屆展覽共有240余家北京文化創意企業,達成現場銷售和協議及意向交易金額近4.8億元人民幣。
北京市文資辦主任周茂非表示,本屆展會的參展商為歷屆最多,即將舉行的兩岸文化企業項目簽約成交額預計也將超過以往。
他認為,兩岸文創產業各有優長:臺灣在創意人才培養、動漫產業、設計等方面處在領先地位,而北京則是創意人才聚集地,同時市場廣泛。把大陸的市場和臺灣的創意以及人才有機結合,密切合作,將有利于雙方形成強勢的文化產業發展勢頭。
數位大師現場獻藝
此次“京臺文化創意產業展”共設置“動漫網游及衍生產品”、“旅游及文博衍生品”和“出版發行精品”四個主題展區,并邀請數位國家級手工藝大師現場展示技藝。與以往相比,今年北京帶去的工藝品更加注重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體現傳統工藝品與時代結合的創意。
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朱洪稱,此次赴臺參展的共有15家工藝美術單位的十幾種產品,除了歷次展會中頗受歡迎的景泰藍瓶、玉器等傳統手工藝品,骨雕、雕漆、捏雕、玉盆花等傳統工藝品都是首次來臺。
■ 現場
“兩岸文創人才有合作契機”
昨日,來自京臺兩地文創產業的政府官員、工商團體代表、企業精英和專家學者出席了京臺文化創意產業高端圓桌會議。
與會的臺灣知名人士雷倩稱,中國大陸有很大的市場,但屬于粗放式的、投資拉動的成長力度特別強;另外,有大量人才以公益或藝術家形式去做自由創作。這兩個模式中的困境是,成功很難復制,而失敗的成本過高。因此,在市場開放前期,還會有很多大家覺得很成功的經驗;而再過段時間,就會進入飽和競爭的白熱化時期,因此必須通過與世界文創產業的接軌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而臺灣有這方面的優勢,這成為兩岸文創領軍人才的合作契機。
她認為,臺灣文創產業小而靈活,消費者高度成熟和國際化,具有先驅市場的條件;而大陸文創結構龐大且發展快速,具有規模市場的優勢,兩岸的聯手可縮短全球接軌的時間。 (記者王佳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