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妙創真—陸儼少書畫精品展”北京畫院開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4-17]
2013年4月16日,由北京畫院策劃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又一重要展事“搜妙創真——松石齋藏陸儼少書畫精品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浙江畫院、陸儼少藝術院共同主辦,展出松石齋藏陸儼少書畫作品100余幅。此展通過對陸儼少作品的研究分類,對重要評論文章、部分陸儼少談藝錄的梳理,使得該展覽更具觀賞性與學術性。展覽作品的時間跨度由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大部分作品為手卷、冊頁,不僅數量可觀,而且有諸多精品。其中多件甚至未收入2008年出版的《陸儼少全集》,其中有相當一批作品還是首度面世,具有較高的藝術與學術價值,此展勢必成為2013年北京畫院美術館展覽的亮點。
陸儼少的藝術歷程始于對《芥子園畫譜》的學習, 18歲時在馮超然指導下學“四王”,后漸成自家風格。從展出的早期陸儼少手卷《松隱圖》、《杜陵詩意》十開冊頁、《山水人物》十二冊頁等50年代至60年代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畫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繼續發展,用筆更趨于隨意、率真、多變,而較前略為蒼辣,形式也多樣,他嘗試青綠法,披麻皴、折帶皴、卷云皴、牛毛皴,甚至斧劈、亂柴皴皆兼而用之,用到興起時,隨意點染,出神入化。
70年代,陸儼少作畫漸變中卻有了一次大變,即“留白”。在山水中分行布白,“白”似是云氣、嵐氣、霧氣或日光,飄蕩于山中,一層山,一層“白”,再一層山,再一層“白”。我們可以從展覽中《山水》立軸看出端倪。
80年代陸儼少的山水畫“粗筆”風格形成,并且穩中求變,這個時期陸儼少的藝術經歷了一次表現語匯的變化,形成了新的表現方法,措景刪繁就簡,用色上趨于簡化,尤其是進一步開掘了筆墨的表現可能,雄渾老辣、突出氣韻,意境更加明朗、風格特色更加鮮明,開拓出同一種兼具清新明快色調與雄渾恣肆氣魄的全新境界。
“歷盡坎坷見在身,行年八十尚精神??沼喙P硯平生志,自比未堪更后人?!边@是陸儼少在八十歲寫的《自詠》詩。歷盡坎坷,認證了自己的成功,欣慰之余,仍覺壯志未酬,而寄希望于后來者。這不是成功者的自賞,而是智者、探求者的喟嘆。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5月28日結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