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搶救性發掘多崗古墓群 研究龜茲地區青銅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4-17]
烏魯木齊4月16日電 (孫亭文 吐爾遜·司馬義)記者16日從新疆拜城縣獲悉,為配合當地石油公路及庫車—拜城—玉爾滾高等級公路工程建設,拜城縣多崗古墓群搶救性發掘工作于15日起正式啟動。
據拜城縣文體廣影局副局長吐遜江·木沙介紹,多崗古墓群位于拜城縣境內,東西約1公里,南北約500米。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與拜城縣文管所曾聯合發掘墓葬100座,出土陶、銅、等遺物600余件。該古墓群年代屬于西周至春秋時代。2003年2月被新疆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悉,為確保石油公路和高等級公路施工進程,防止新盜墓者的光顧,經有關部門審批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在拜城縣文物局的協助下,積極投入到初步確定的113座古墓的發掘工作中。預計是次古墓發掘工作于2013年5月底結束。
吐遜江·木沙表示,該古墓群的搶救性發掘對研究龜茲地區青銅時代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的歷史考古意義。
拜城縣位于新疆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天山中段南麓,縣城拜城鎮距烏魯木齊公路里程860千米。拜城縣境,漢時為姑墨國、龜茲國地,歸西域都護統領。其縣境內有聞名世界的克孜爾千佛洞,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劉平國摩崖石刻、溫巴什石窟等多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