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莫將“申遺”變成“生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4-12]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靈骨的西安興教寺,正面臨大規模拆遷。當地政府給出的拆遷原因是“絲綢之路聯合申遺的需要”,因為聯合申遺名單上只有興教寺塔,不包括寺廟內其他建筑。記者了解到,申遺拆遷的背后,是著名的曲江系公司的商業運作。
玄奘法師靈骨是佛教重要遺產,而存放靈骨的玄奘塔所在興教寺,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為了絲綢之路聯合申遺的需要,興教寺卻將面臨大規模拆遷,只留下玄奘塔和少量寺院建筑,其余均要改為綠化地。如此做法顯然不是什么保護文物,而是打著“申遺”旗號破壞文物。按照所謂的商業運作模式,將“申遺”變成了一門賺大錢的“生意”。
申遺本來是一件好事,然而,各地熱衷搞申遺項目,不惜耗費巨資整治環境,甚至舉債申請世界遺產資格,所作所為并非只是一個名頭,而是看中了在申遺成功之后的好生意。因為在成為世界遺產之后,往往意味著名利雙收。
但是,在申遺變成生意之后,嚴格保護文物的基本原則,卻被地方政府拋在腦后,甚至為申遺而大肆破壞文物和自然資源,造成難以估量和無法修復的損失。毀文物搞生意的做法太短視,得到暫時的經濟利益,卻失去了先人留下的寶貴遺產。
如此申遺(生意),不搞也罷!◎江德斌 職員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