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界和商業時尚風潮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4-01]
中國藝術界近年來出現的各種商業時尚風潮,資本力量的加入,媒體的跟風炒作等等成了一股“主流”,把中國當代藝術敘事的主體忽略和遮蔽了。美學和哲學的視覺藝術,本土化的后現代主義敘事,中國現代主義融合西方的先進理念和各種創作活動即被忽視了。這和中國的現實政治經濟有著微妙的關系,是一種復雜的、充滿悖論的中國現代主義現象,是二十世紀早期新世紀十年中國當代藝術史的發展中的一些現象,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今政治,特殊的經濟的狀態等有關。
時尚公司為什么對資助藝術這么感興趣呢?這項商業戰略是一種投資,以此來提升品牌的地方,將影響力拓展到他們生產的服裝以外的領域。它會圍繞著這個 品牌創造出一種生活方式,營造出有層次、有頭腦的消費者所向往的文化身份。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首先它建立了一種互惠的關系,增強時尚品牌的文化資本,同時又讓文化機構多了一種手段來支付展覽制作帶來的龐大開銷。時尚和藝術之間存在一些共通點,因此是理想的商業合作伙伴。時尚設計都是經常從藝術中尋找靈感的。畫廊和藝博會上也經常能見到時尚設計師,為他們的收藏物色最新出爐的作品。藝術和時尚是很合適的,因為它們都是創造性的時尚品的顧客有很多是對藝術感興趣的??赡芷渲杏行┤司褪遣丶?,或者經常旅行,去各地的博物館。時尚公司贊助藝術計劃能得到的好處是各有不同的。Salvatore Ferragamo贊助達芬奇展,由此換來的是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在盧浮宮舉辦時裝秀的時尚品牌,載入盧浮史冊。路易威登做出的大量藝術贊助項目是一個整體的計劃,其中包括一些合作項目,例如由草間彌生設計的系列產品。從機構這方面看,來自時尚公司的巨額支票讓機構可以制作更精致的展覽,舉辦盛大的聚會,同時也增加一層雍容華貴的氣質,從而吸引那些富有的資助人。Beyeler 基金會的杰夫·昆斯回顧展對 Hugo Boss來說是個積攢人脈的好機會,因為它是在巴塞爾藝博會期間舉辦的。這對時尚公司來說可真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中國藝術界的理論發展也和當代藝術機制與時尚之間的建設有重要的關系。這種機制一方面參與包括有實力的時尚集團與美術館、藝術中心、畫廊、等實體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括依存于這些空間之下的藝術媒體,藝評家制度,策展模式、藝術作品收藏規則、拍賣市場法規等等軟件與時尚之間的建構。在2004年至2008年以前當代藝術體制建構的過程中,曾經掀起的藝術作品經濟狂潮和之后的低落說明當代藝術體制建構的不成熟性,也暗示著今后當代藝術發展在體制建設背后有著藝術思想的沖突與爭論。這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火爆的時尚市場經濟,開始緊湊地加入中國的當代藝術,而中國當代藝術與時尚結合的理論的發展上頗為尷尬,不斷在烏托邦的幻象和現實之間徘回。在大量的非真正的時尚藝術的“主流”沖擊下,精英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們對當代藝術崇高的精神的追求與陷入世俗的商業時尚的掙扎同時存在。藝術的發展史歸根結底是人類精神和物質追求發展的綜合體。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