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稱“藝交會”)將于2013年5月10日—13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屆時大會將展出遲鴻罡的《空中聞夜香》、《溪山琴韻》、《云橫山縱》等多幅佳作。
遲鴻罡,中藝三友俱樂部理事,中華全國書畫家聯合會副會長,河南名家書畫藝術研究學會會員,中國書畫印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雖于北京漂泊數十載,遲鴻罡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陶淵明似的人物,他追求藝術的本真,向往現代都市喧囂浮華之外的寧靜,向往著“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自然與淳樸。一身文氣的遲鴻罡,偏愛陶淵明的超逸、李太白的浪漫、倪云林的孤高、八大山人的冷峻,其所開設的“遲鴻罡國畫工作室”恰是浮華背后的一方凈土,他立志要將傳統國畫精髓和現代審美意識相融合,其作品亦將詩、書、畫、印融于一體,探索中國畫的學術性和藝術性,力爭雅俗共賞。
國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稱其為丹青,傳統畫法喜將毛筆蘸水、墨、彩作于絹或紙上,可工筆,亦可寫意,小至花鳥魚蟲、大至山川風貌,國畫體現了一種高超的人文境界,他將人與自然、社會相融合,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中,展現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唯美境地。
“從藝七十載,畫作青史間” 連環畫宗師郭同江
連環畫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畫種之一,其傳神的人物形象、簡潔的敘事語言,以及生動的故事情節曾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如今再翻開這樣的“小人書”,其魅力依然如舊。
屆時大會將展出連環畫一代宗師郭同江的《開工之前》、《戰天斗地定要荒山變糧倉》、《母子情》等多幅獲獎名作。
連環畫大師郭同江(1925—2003),7歲起便自學畫畫,長大后在農業生產勞動中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藝術創作,這位自編自畫的連環畫家堪稱廣東連環畫領軍人物。由于自幼生長于農村,郭同江有著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他對家鄉、對農業的熱愛深深印刻在畫作中,其畫風生動、逼真,帶著濃濃的廣東味兒,儼然一幅廣東鄉村風情畫卷。很多看過郭同江畫作的人都能從中找尋到過往質樸生活的溫暖記憶,在連環畫似乎已經“過時”的今天,他的作品依然能帶給人們諸多感慨。
據郭同江的長子郭振洪介紹,上世紀六十年代作為廣東省美術界唯一一位全國文藝先進工作者(國家勞模),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葉劍英等國家領導人都接見過郭同江。他也曾獲得過全國一級、省一級、地區一級先進工作者稱號,同時,郭同江也是全國獲獎最多的畫家之一。作為全國唯一一位自編自畫的連環畫家,郭同江一生編創的連環畫共200部左右,作品有25000多件,代表作有《漁女春秋》、《理發師》、《開工之前》、《節日前夕》、《海岸歸漁》等,其作品大多反映時下農民的現實生活。
1958年,郭同江已與華君武、吳作人、李可染、林風眠、黃永玉、傅抱石等人一同被評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二屆理事。郭同江的作品也已入選近代有收藏價值的畫家名單史冊之中,他的一些作品已被北京中南海、文化部、中國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廣州美術館等收藏。
黃濟民的山水情懷
2013年第三屆廣州藝術品交易博覽會(簡稱“藝交會”)將于2013年5月10日—13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屆時會上將展出山水畫大師黃濟民的《江邊泊舟》、《江山勝景》、《青山碧水》等多幅佳作。
黃濟民,河南鄭州人,書畫家、工藝美術師、河南省美協會員、鄭州市書畫家協會理事。從藝四十多年,尤擅山水,畫風大氣磅礴、氣韻蒼厚、線條流暢、筆墨精妙,作品簡潔明快、清新秀麗,心曠神怡,賞心悅目。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能像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山水畫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國人的性情。
在黃濟民看來,中國繪畫精妙之處在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通過解讀前人藝術語言,領會前人藝術思想,來提高自己藝術修養。在創作上不重復前人,不重復自己。書畫貴有奇, 立意要高雅,構圖要新穎,筆墨要有情趣,繪畫要簡潔、精到。無論畫什么,形體怎樣變,都要有美感。只有美,才能給人享受。美是藝術的最高標準!
黃濟民曾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美展,并入選第四、五屆世界和平書畫展,作品收錄在多部美術年鑒與書畫詞典。曾榮獲第一屆全國美展一等獎、河南省跨世紀國畫人才獎、中國紡織書畫展優秀獎、日本三重縣書畫展三等獎、荷蘭-哥羅寧根國際文化交流獎、美國舊金山世界和平書畫展交流獎等多項大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