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現閻錫山手書匾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3-28]
太原3月27日電 (胡健)記者27日從山西省文物局獲悉,文物管理部門在對山西部分轄區范圍內的匾額楹聯普查過程中,發現一方閻錫山親自題寫的匾額,上款“民國十一年十月”,下款已損毀。匾文為“樂名教”,出自清代金蘭生編述的《格言聯璧》中,意為“縱情享受,不如因名設教”。
據太原市杏花嶺區文物局局長宋建偉介紹,日前在山西國民師范革命活動舊址普查時,在辦公樓主樓二門上方,發現一方匾文為“樂名教”的匾額,據史料記載,該匾為1922年修建山西國民師范辦公樓主樓時,由閻錫山親自題寫的。匾為木質,長2米,寬0.62米,字體為楷書。
據考證,匾文“樂名教”來源于清代金蘭生編述的《格言聯璧》中,原文是:“恣豪華,不如樂名教”,意為“縱情享受,不如因名設教”。舊址原為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始建于1919年,是閻錫山創辦的一所專門培育全省小學教師的師范學校。
此前,在運城河津市僧樓鎮北方平村曾發現一塊寫有“父子兄弟”的匾額,由當時的山西督辦兼省長閻錫山題寫并頒發,其目的是為了褒揚該村粽子鋪一家60余口人和睦相處的良好家風。此次發現該匾額,文物局工作人員認定這是一方有一定史料價值的匾額,日后將對該匾進行拍照和測量,對楹聯上的文字進行詳細抄錄。
閻錫山(1883-1960)字百川、伯川,曾管治山西38年,有人稱其“山西王”,1904年留學日本時加入同盟會,抗日戰爭時期是第二戰區司令;1949年去臺灣后不久,隨著蔣介石“復行視事”他離開權力核心,隱居臺北陽明山著書立說,并與親信部屬墾荒務農。(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