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中藝網:探路另類藝術基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3-25
      藝術基金已經不是什么新話題。但是,由藝術品實物+未來虛擬作品+現金構成的藝術基金,并且主要定向用于藝術推廣、藝術家包裝,還是一件新鮮事。構成基金的主體是藝術品和現金,也就意味著基金的股東是由藝術家或者收藏家、藝術品投資人共同組成。這與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基金相比,不僅內涵不一樣,外延也不同,它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生成更加良性的藝術生態,而不是像貫常的那樣,基金用于購買藝術品,然后坐等升值,從而實現基金利益的最大化。

      這樣的藝術基金,我們姑且把它視為另類。藝術家、文化商人劉浪,正是這一另類藝術基金的探路者。為此,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與他進行了一次采訪對話。

      中華工商時報:據說重慶渝澳國際藝術中心作為發起人之一,擬于近期推出“重慶國際藝術基金1號”,作為操盤手,劉浪先生能否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劉浪:是的,我們計劃建立一只類似于私募基金的專項藝術基金,與眾不同的是以私募藝術品及藝術家本身(未來創作計劃)為構成主體,是藝術品加現金的復合產品,而藝術品都具有學術品質純粹,變現能力強、出自優秀藝術家的特點。名稱雖然叫做“重慶國際藝術基

      金”,但是1號基金吸納的藝術品限定為中國傳統藝術,基金的服務對象也主要針對傳統藝術的范疇。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之下,強調“中國屬性”很有必要;而以基金為運行基礎,引導更多的民間投資介入藝術市場,對于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弘揚光大具有重大意義。

      中華工商時報:藝術金融是近幾年炒作比較熱鬧的概念,但是你們將要推出的這個藝術基金,是對原有藝術基金概念的一種顛覆,作用不一樣,頗有創新色彩。

      劉浪:藝術基金的服務對象主要針對藝術產業,營造良好的藝術生態,包裝扶持藝術家,推廣藝術品,興辦藝術展覽,出版發行印刷品,開展藝術拍賣活動,推介新人新作,研發藝術衍生品。當然,藝術基金的投資方向不一定局限于藝術領域,一定時候也會向多元化拓展。

      中華工商時報:傳統藝術品的附加值似乎不及當代藝術作品,藝術基金鎖定為傳統藝術,會不會得不償失?

      劉浪:目前,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因職業的便利,我較早開始收藏了不少的當代藝術品,只要有點影響力的藝術家作品,我基本上都有。一直以來,我的收藏談不上嚴謹,比較隨意,只要有感覺的就收,選擇作品純粹從技術含量方面考慮比較多,這個與我自己就是畫畫的有關。所以我們也有計劃,下一步的“重慶國際藝術基金2號”,就主推全球當代藝術,10個億的盤子。而首推傳統藝術的目的,一方面依然是風險判斷,其次就是要讓更多的人在這一重要歷史拐點重新認識傳統文化,助力中國藝術走向世界。

      中華工商時報:看來藝術基金的操作還是應當由懂藝術的投資人來實施更為妥當,這樣更有利于創造良性的藝術生態環境,借助基金的力量,對藝術家及藝術品進行整合。

      劉浪:藝術基金必然會影響到藝術創作的方向。藝術不僅僅是審美,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藝術家的天職;當下中國,更需要有助于建立中國優秀文化、核心價值體的一大批有識之士,使之成為在中國資本的推動之下而逐漸崛起的東方藝術正能量。

      中華工商時報:藝術基金的具體操作還是比較考究,這方面有些什么具體打算?

      劉浪:所謂的技術操作問題,應當有兩個要點:一是如何集中優秀藝術家的作品,使之成為一個可供整合的資源庫;二是對藝術品價值的認定,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評鑒系統,充分體現權威與公正,從而構建比較完善的價值發現體系。

      中華工商時報:如果藝術品作為基金的構成單位,乃是藝術品的貨幣化,必然會經歷價值的認定過程。形象而言,就是一幅作品的價值,不一定通過市場成交比如拍賣來體現,藝術基金即可完成其價值的認定,并且你們已經有了完整而具體的認定細則。

      劉浪:藝術品是比較個性化的東西,每個人的創作都不一樣,即使同一人的作品,創作時間不同,風格表現就會不一樣。藝術基金對其價值的認定,沒有統一模式,但是會由專家評估團隊來進行鑒別,對作品內容、風格、技法等進行評判,給出一個較為合理的價值意見。也許這個價值會與二級市場上人們見到的價格有較大差距,但這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把藝術個體的未來創作成果納入可執行的基金運營體系必須依賴有效判斷。

      中華工商時報:“重慶國際藝術基金”設立的初衷表明,與其他的藝術基金在利益訴求方面有著完全不同的屬性。

      劉浪:金融機構設立藝術基金,主要是為了增強金融品牌的附加值。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文化,文化的塔尖是藝術。文化力量與金融品牌的結合,有利于品牌深入人心。但是他們一般選擇當代藝術或現代藝術,這是為了迎合國際資本的需求,容易變現盈利。加之銀行不缺錢的優勢,把藝術品視為金融產品來經營,最大目的還是為了盈利。因此銀行往往會把藝術品做成具有特色的資產包,形成具有特色的金融產品,迎合一部分客戶的需求。的確,這與我們的訴求有一定的區別。

      中華工商時報:是否擔心這種另類藝術基金模式被人模仿?

      劉浪:擔心的不是被模仿,而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我的很多概念都不怕被人模仿,畢竟文化藝術建設需要更多的人參與,才能枝繁葉茂;但是就怕別人模仿不像反而誤人子弟,甚至影響到某種模式的正常運行,乃至影響到群眾對藝術的正確解讀。

      鏈接

      藝術品金融化

      藝術品借助金融工具和手段,作為金融資產納入個人或機構的理財范圍,包括以各種“金融化”面目出現,如:藝術銀行、藝術基金與信托投資、藝術品按揭與抵押、藝術品產權交易等。藝術品金融化,是當代資本和金融對藝術品市場的介入,從而實現藝術品市場資本化規范操作的目的。

      2011年開始,僅僅藝術品基金就急速擴張,國內一些金融機構、私人銀行、基金管理公司紛紛推出藝術品基金,藝術基金的規模比上年增加600%,預計發行70只,結果發行255只,實際資金到位超過50億元。

      由于藝術品信托產品的大爆發,今年將迎來藝術品集中兌付潮。據統計,將有17家信托公司的40款產品將于2013年到期,涉及資金規模為38.52億元。

      憑借2011年的瘋狂,中國獲“全球最大藝術品市場”頭銜,但時隔一年,中國就將此頭銜交還美國。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