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市場五大時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3-12]
中國藝術市場經過了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成就: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品收藏產業,從無到有,發展為繼房地產、股市之后的第三大熱門產業,極大地豐富了社會主義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推進了我國藝術創作和流通領域的繁榮局面;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大國之一,而北京也成為繼倫敦、紐約和香港之后的又一交易平臺,構成了世界一極;更為重要的是,借助收藏市場的力量,中國文化和藝術的影響力真正實現了“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為崛起的大中國,弘揚了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增添了活力四射的時代色彩。
但是,面對這些耀眼的成就,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藝術市場的當下,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一些假丑惡的現象十分嚴重,給予正在蓬勃發展中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我們在呼喚社會正義與道德的同時,對那些假丑惡的現象必須予以徹底揭露,并嚴厲譴責。
一、“專家”游走江湖,挫傷社會誠信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文明遺存極為豐富,而鑒定藝術品的真偽和優劣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正因于此,一些號稱鑒定專家的人游走江湖。他們罔顧事實,胡說八道,危害不淺。而一些根本沒有文物資質的單位,胡亂發聘書,稱其為鑒定專家,更有一些電視臺,為了所謂的收視率,邀請社會閑散人員煞有介事地對收藏品評頭論足,蠱惑人心。其結果是,這些所謂的鑒定專家,在藝術市場上渾水摸魚,坑蒙拐騙,擾亂了市場,由此而引發的案件層出不窮。
特別嚴重的是,前時國內某著名博物院的研究員,被稱為“業內最著名的玉器鑒定專家之一”,將北京某拍賣公司的玉器贗品,鑒定為一組“漢代玉梳妝臺凳”,還聲稱為國寶級文物。事實上,中國人在漢代的起居方式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為主,到了南北朝后的隋唐才開始流行小馬扎的坐具“胡床”,最終才演變為凳子和椅子。這位博物院研究員的胡亂鑒定,敗壞學術環境,挫傷社會誠信,為人不齒。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一批偽稱鑒定專家的“騙子”,混跡于藝術市場內已經是一種不稀奇的現象。屢屢發生的藝術品鑒定丑聞已讓這個行業失去了威信!
二、惡性炒作拍賣,營造虛假成交
這些年來藝術品拍賣十分火爆,而隱藏在背后的暗箱操作卻常常不為外人所知。一方面,拍賣公司為營造業務形象,虛假成交,“拍假”和“假拍”的現象屢禁不止,同時拍賣行還故意編造“故事”騙人。其實,工商等執法部門已經對這些現象進行過查處,比如罰款,但處理結果始終沒有對社會公布,而且罰款的數目極低,無形之中,助長了這些拍賣公司一如既往地進行惡性炒作;另一方面,拍賣公司為保護所謂的大客戶,對于一些競拍成功而久拖不付賬的老賴們一味遷就,導致三角債不停上演,不僅傷害了委托方的利益,也嚴重影響了拍賣業的健康發展。比如,一些成交過億元的著名拍品,至今未見交割,國家的稅收也成幻影。再如,某收藏大鱷三年前在北京競拍成功的標的,至今沒有付賬取貨。
三、浮躁心理作祟,拜金思想泛濫
藝術市場的紅火,拜金思想的泛濫,導致了藝術家的浮躁心理。一些畫家用類似流水線生產的商品畫、禮品畫、代筆畫蜂擁出籠,商業媚俗產品,層出不窮。這些“偽作品”就像許許多多快餐速食,成為了“垃圾食品”一樣,大多數送禮用的應酬畫、禮品畫實質都是些快速生產的“文化垃圾”,這些“文化垃圾”只能作為普通的裝飾消費存在,而不再會成為人們收藏和投資的對象。更有一些所謂的名人“創作”的作品,也被稱為當代“名畫”。如某些演藝名人“靠名氣吃外行飯”,自吹自擂,利用名人效應和國家提供的平臺推銷自己毫無藝術修養的畫或字,企圖營造“墻內垃圾墻外花”的效果。
更有甚者,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正副主席46人,主席團成員超過了60人。為什么大家如此熱衷混個“管不了屁事的官爵”呢?原因是書法家的“頭銜”會對作品價格產生影響。一般省書協副主席的四尺作品5000元,當上書協主席以后,作品能上漲到兩三萬元,“價格看著不高,但是架不住數量多?!逼渲械氖欠乔?,一目了然。
四、資本暗箱操作,愚弄投資群眾
藝術市場的改革和創新,永遠是發展的硬道理,但是,當我們要推出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舉措時,本應謹慎探索,穩步前行,而不應該讓外行領導外行,進行暗箱操作,讓一些膽大妄為者在資本領域大發橫財,愚弄熱心投資藝術的群眾。例如一些文交所,拿了一些三流畫家的作品打包上市,通過資本操作,其市場價格一度遠超齊白石、徐悲鴻大師的作品。其結果是,玩局者設局套現出逃,賺得缽滿盆滿,而盲目跟從者卻被死死套牢,甚至血本難回。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文交所內,所謂的藝術投資基金的情況,也大致相同?;痉绞蕉际谴蛑利惖幕献?,套取投資方的錢,然后用種種名目繁多的理由,中飽私囊。
五、行業缺乏自律,監管不見到位
藝術市場的一些混亂現象存在已久,社會批判之聲已非一日。但時至今日,所謂的行業自律,仍然是一紙空文。而相關的監管,不見到位,或者沒有作為。要想維護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原則必須得到切實的貫徹。比如說,中拍協是否需要聘請一些有良知的藝術家和收藏家站起來敢于講真話,來監督市場,而相關的執法部門要及時公開執法信息,不允許誤導和愚弄大眾的事情再次發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藝術市場渴望得到嚴肅而認真的監管,以期得到更為長遠的發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