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青年美展:展示平臺還是藝術秀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2-26
      剛剛過去的2012年,可謂是各式各樣的以“青年藝術家”為名義的藝術展覽、博覽會、藝術節扎堆的年份。2012廣東青年美術大展、“青年100”美術大展、中央美院美術館首屆CAFAM未來展、CYAP中國青年藝術家扶持推廣計劃、今日美術館“2012之舟——大學生年度提名展”、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大大小小的“青年藝展”輪番上陣,令人目不暇接。當很多人在為青年藝術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場關注而鼓掌叫好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種“一窩蜂”式的、以市場為導向的“藝術選秀”,并不可能選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家,反而造成行貨泛濫,有對青年藝術家“揠苗助長”之嫌?!扒嗄晁囌埂闭娴氖菧\薄的秀場嗎?它對青年藝術家的成長有沒有益處?今天,我們請來各方專家暢所欲言。

      廣東省美協主席 許欽松:

      青年人需要更多的展示平臺

      去年,各種各樣的“青年藝展”比較多,其中又分了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比如廣東美協主辦的2012年廣東青年美術大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舉辦的面向45歲以下的青年藝術家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綜合性美展,沒有走市場,是純學術性的;另外還有一些走市場路線的“青年藝展”,比如剛剛舉辦的“大藝博”。雖然社會評價毀譽參半,但就我個人而言,還是贊同和鼓勵這種探索的。

      事實上,目前無論是官方的、學術性的展覽,還是那些走市場路線的“博覽會”,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處理得好,它們雙方還可以互相促進。美協的、官方的展覽可以做出一些學術上的引領,不斷提示和警醒學術應有的方向。當然,美協也不能包打天下,比如指望我們去為青年藝術家構建一個進入市場的平臺就是不現實的。事實上,目前廣東整個國畫界,一路數下來,真正有市場的不過二十幾個人。所以年輕藝術家確實不能只盯著體制內,必須得和整個社會的需求聯動起來,這是一個必然的大趨勢。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青年藝展”這種所謂的選秀平臺還是多多益善,盡管它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如果把這個大門關閉,年輕人就徹底沒有機會了,這才糟糕。寧可敞開大門,讓年輕人自己去廣大的空間當中尋找自己的位置,這樣其實會成熟得更快。

      商業味比較濃厚的秀場,會不會影響年輕藝術家的成長、造成行貨的泛濫?我不否認這個可能性的存在。年輕的藝術家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流變——有的人一飛沖天,也有的人一敗涂地。目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處在初級階段,懂藝術、又懂經營的藝術品經紀人又很少,可能會出現低俗的、沒有品位的作品大受歡迎,有學術品格的反而不被接受。其實不止“青年藝展”這樣的選秀平臺,畫廊也存在這種問題。但我想,在和市場的角力過程中,可能也會給青年藝術家一個鍛煉,考驗藝術家自身的力量。如果一個藝術家沒有自己的學術目標追求,很容易給市場牽制,然后淪落為藝術市場的犧牲品;而如果你自己夠強大,夠堅定,能夠把持得住,最后還是可以脫穎而出。

      從我自己的接觸藝術品市場的經歷而言: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三十幾歲的我也曾處在一個非常彷徨的時期。為了謀生,我必須得主動適應一些事情,比如給香港人畫那種掛在賓館里的行畫,一張賣五六塊錢。但在這個過程中,我非常清楚這不是我的藝術追求。我在暗自積聚力量,讓自己變得強大。這個過程,有耐心,還得有信心?,F在這個時代,紛紛擾擾,各種誘惑也多,但年輕藝術家不要逃避,勇敢地投入其中,或許也是一種成長的契機。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副主任 王春辰:

      “無人喝彩”比商業模式化更可怕

      其實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青年藝術都是備受關注的焦點。但在當今,這種關注遭到了較多質疑,比如擔心過早的模式化,會讓青年藝術家的天分夭折等。這些質疑有一定道理,但夭折的“風險”和完全沒有人去關注的“冷清”,到底哪個更可怕一些呢?顯然,對于青年藝術家,最需要的還是關注。

      我們做“亞現象”展,初衷即來源于此。這是一個非盈利的展覽,邀請業內一些非常有口碑的批評家、策展人、美術館館長等進行推介。每位推介人可以推介6個藝術家,一共提名了290位藝術家。我們策展委員會在其中再挑選出93位的近200件作品。展覽的社會反響很好,很多藝術家借助這個平臺得到了肯定和鼓勵,獲得了自信,也獲得了積極的社會反映。很多商業機構看了我們的展覽及畫冊,就跟這些藝術家聯系,給他們做展覽,或者直接就做了代理。

      和“未來展”不同,還有不少“青年藝展”是完全商業性的。畢竟中國現在是個商業社會。而且,國際上,從商業的角度來支持青年藝術家發展也是正?,F象。高質量的商業追求,也是推動、鼓勵青年藝術家前行的重要動力?!吧虡I”可以有很多落腳點,有負面的,也有正面的。否則我們都不要做藝術了,讓青年藝術家自生自滅,也不是這個社會應有的態度。

      當然,商業的介入必須得有個前提,就是你可以支持青年藝術家,但你不可以干預創作,一定要讓藝術家有一個寬松的創作自由;其次,作為青年藝術家,自己也得有個明確的判斷,不能什么好賣,你就不停地復制它,最后喪失了創造力。

      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 李勁堃:

      建既展示才華又能獲益的平臺

      在2012年廣東美術大展上,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藝術家的表現大大超乎了我們的期待,而他們之前完全沒有出現在官方的視野,如果不是因為有了這個展現的平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脫穎而出?,F在涌現出那么多“青年藝展”,本身是件好事情,但它們可能還有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廣東青年美術大展,我認為比較遺憾的地方就是,那么多青年藝術家,花費了很多心智和時間來參與,水平也非常高,但得獎之后卻沒有一些后續的、配套的扶持計劃。而前段時間在廣州舉辦的另一場以青年藝術為主題的“大藝博”,則和市場結合得非常緊密,但又因為評委會的把控和專業度有所欠缺而被人詬病。這可能是此類活動在將來需要完善的地方。

      總體而言,我認為作為社會或者官方的藝術團體,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消極的。不能說現存的“青年藝展”有一些問題,就把它們一棍子打死。我們應該進行一些更有價值的討論,比如有沒有辦法以一種更好的方式,既能搭建一個學術價值很高的展示平臺,讓追求自己藝術夢想的有才華的年輕人可以脫穎而出,同時能切切實實地給予他們經濟上的扶持,讓他們很好地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并且從自己的才華中獲益?

      而市場本身并不是可怕的東西,我們無須妖魔化市場。無論在任何時代,象牙塔里都培養不出藝術家。和市場、社會大環境的角力,在任何年代都有。年輕的藝術家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們從來都是在不斷選擇、不斷抵抗誘惑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學術品格的。我不認為多搞幾個展覽、商業化的促銷,就會影響到一個有智慧的、有學術定力的藝術家的堅持。

    藝術評論人、獨立策展人 鮑棟:

      早賣10年畫,也許失去的是10年后的市場

      就我所了解的情況,這些“青年藝展”大都是盈利性質的,說白了就是商業活動。

      從傳統的成功學來看,這些展覽給了青年藝術家受關注的機會,也使他們獲得了物質的回報,是好事。但以市場為導向的展覽的出發點,一定是商業上的訴求——就是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從青年藝術家身上掙到錢。而一個藝術家的成長曲線通常是一個拋物線,達到最高點的時間越晚,就越高,走的也就越遠,如果達到高點的時間過早,反而容易隕落。在成熟的藝術品市場當中,畫家和市場中間,有一個以畫廊為主的一級市場作為溝通的橋梁。作為青年藝術家,從被代理到真正地“畫出來”,這個過程起碼要五年左右的時間。但現在很多年輕人等不及,無論是榮譽還是物質回報,他們都希望來得越早越好。一窩蜂的“青年藝展”可以滿足他們這個愿望。比如CYAP,直接和拍賣行合作。這種模式即便做得很成功——比如5年之后真的獲得了很高的回報,也是對目前中國亟需好好完善的一級市場的破壞,因為它在強化拍賣行的權力。在拍賣行的眼里,藝術不是藝術,只是一種商品。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現在的“青年藝展”有點像淘寶的“雙11”,把長期的銷量集中在一天實現??瓷先釤狒[鬧,但藝術市場本身并沒有變大,只是通過大型活動一下子消費掉了。年輕藝術家,你早賣了10年畫,可能就意味著你失去了10年以后的市場。

      我不贊成年輕藝術家去參與這樣的“選秀”活動,還因為從根本上我認為這種“選秀”方式無法選出真正好的藝術。一個年輕藝術家的價值,是要看他是否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有價值的藝術語言?,F在各類“青年藝展”,恰恰把推進青年藝術家的藝術實踐這件事情放在了非常次要的位置上。比如“未來展”,從它的名字“亞現象”不難看出,它對青年藝術家采取了一種俯視的姿態。這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的背后,是對年輕藝術家真實而多元狀態的無視。未來展的藝術家推薦表上有6個名額,可以推薦6個藝術家,每個藝術家在一行里面說清楚,但一個藝術家怎么可能用一句話就說清楚?如果你連參展藝術家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即便你籠絡了幾十上百的藝術家來參展,也只不過是表面熱鬧,沒有任何學術上的價值。

      事實上,年輕的藝術家并不需要什么發現、推介與扶持,他們真正需要的只是平等的目光。我建議年輕藝術家,還是少參加這種一窩蜂的“選秀”活動,也不要將太多的精力放在迎合市場上。雖然從長遠來看,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合一的。但是,藝術價值是前提,是市場價值的保證。而從藝術價值來說,獨特性比什么都重要。

      青年油畫家 鄭劍:

      藝術家和資本,要學會彼此尊重

      民間資本進入到“青年藝展”領域,對于繁榮青年藝術市場,肯定是正面的意義大過負面,我持贊同態度。

      首先,對于年輕藝術家而言,展示的平臺多了,機會多了,總歸是好事,年輕人特別需要來自社會的肯定——不管這個肯定是善意的、學術的,還是摻雜著利益考慮在其中。有了這種肯定,對于他今后肯定有幫助。

      其次,年輕藝術家有了更多獲得物質回報的可能,經濟上又可以減輕一些負擔,這也是好事。這些很現實的問題,藝術家無從回避。畫畫需要經濟上的支持,畫家也必須要接觸、認識市場,學會和市場互動。

      商業會不會侵蝕藝術性、藝術家的獨立性?這些風險確實也存在。但這個跟藝術家自身能不能堅持住有很大關系。不能改變的人,終究是不能改變的。當然,最好的境界是,既能保持創作的獨立性,又和商業取得聯系。但不要讓商業成為決定你藝術創作的最重要因素,不能讓它干預你的創作。比如,拍賣行命令你,現在玩世現實主義好賣,你就畫這個,政治波普好賣,你賣這個。不要進入到這個局面。大家要有個互相尊重的前提在里面。商業要能尊重你的創作,你也要尊重商業的操作。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沒有商業,但那個時候有政治的滲透,所以每個年代的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挑戰。面對屬于你的大環境,你能做什么選擇,要看藝術家自己的把持和考量。但藝術和商業結合,并不見得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事實上,現在很多大牌的藝術家跟商業結合得很緊密,比如日本的村上隆、中國的趙半狄等。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