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品大行其道根源何在?太多購買者有投機心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2-26]
2月7日凌晨,國畫大師傅抱石的外孫女傅蕾蕾在微博發表聲明,于1月30日至2月17日在香港荷里活廣場“傅抱石妙筆丹青迎新歲”展出的15幅畫皆為贗品,該微博在網上引起熱議。近兩年,隨著微博的盛行,藝術品的微博“打假”屢見不鮮,張曉剛、段正渠、祁志龍、楊之光等藝術名家先后通過微博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微博“打假”一方面引發了社會公眾對藝術圈“假象”的聲討,一方面再次引起圈內對于藝術品鑒定話語權這一老話題的討論。藝術品真偽,藝術家本人或其家屬是否能夠說了算?當前藝術品市場上贗品大行其道的根源在哪里?
先展覽、后出售已成慣用伎倆
“這些畫假得特別離譜,一眼就能看出不是真的。任何人只要有最基本的藝術收藏鑒賞知識,就能判定這些畫的真假。首先它們的大小都一樣,裝裱風格也一模一樣,更不用說蹩腳的繪畫技法。這15件作品無論從畫紙、款識、皴法、人物造型、筆墨皆不符合原作?!备道倮僭诮邮芟愀勖襟w采訪時稱,得知展覽并發現其中有假純屬偶然,聽說有人舉辦傅抱石畫展覺得意外,去了現場才發現其中15幅作品是假畫。而此前,香港荷里活廣場的微博上提到,這15件傅抱石作品均是“中國十大收藏家”趙泰來出借展出的,號稱價值上千萬元。
該事件引發網友和業內專家對藝術圈“假象”的集體聲討。一些人根據傅蕾蕾上傳的展品局部圖片評論“沒有抱石皴”“筆法完全不對”“一看是仿品”;還有人對趙泰來“中國十大收藏家”的身份表示質疑,認為傅氏后人應“立即向香港警方報案”“揭露其騙子面目”;更有人由此話題延伸,坦言,“拍賣會上有時買家賣家都知道作品是假的,卻特意唱出雙簧給圍觀的媒體和公眾看?!?br/>
對此,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季濤撰文表示:“看了微博上發來的畫作照片,做過幾年藝術品拍賣的人大概都能辨出,仿的水平很差,也許連北京小拍賣行的上拍水準都不具備!我真懷疑,會有人上當去買這些‘低仿’品嗎?尤其畫展是在香港舉辦,香港人會容易上當去買嗎?我以為,香港經濟社會更加成熟,香港人更加精明,上這種當是不大會的了!那為什么要去那里展覽?也許,展覽方就是在為這批畫做成個海外展出的經歷,以便今后在私底下出手!”
據了解,事件發生后,傅蕾蕾并沒有找主辦方采取任何措施,她說:“他們有權利在自己的地方展覽任何東西,但懂得看的人還是能分辨的。很多人會理所當然地以為展出的作品一定是真的?!彼硎?,之所以發微博打假,是因為“先展覽、后出售”已成為一些人推銷藝術品的慣用伎倆,她想讓更多人知道真相。
“造假在圈內不是秘密,現在拍賣會上買賣雙方都知道畫是假的,因為人家不過是為了洗錢,真的假的不重要??蓱z的是媒體和觀眾?!彼囆g評論家朱其評論說。
藝術品真偽誰說了算
在傅蕾蕾微博“打假”之后,趙泰來發表聲明稱,其借予荷里活廣場展出的傅抱石畫作實屬真跡。趙泰來表示,其藏品是1978年在榮寶齋、北京飯店、燕京飯店由史樹青等中國文物鑒定家鑒定后買的,他表示就傅蕾蕾的指控,已委托律師采取法律行動。長期以來,圈內對于藝術家本人是否具有藝術品鑒定話語權的問題一直存有爭議,特別是在經歷去年祁志龍“烏龍打假”事件后,很多人對藝術家本人的鑒定結果表示懷疑。那么藝術品的真偽該由誰說了算?
“如果說鑒定權的問題,法律上沒有規定誰才有最終鑒定權,只有對著作權的相關規定,但目前還沒有聽說哪位藝術家或藝術家家屬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對贗品進行起訴的。我認為藝術家本人、藝術家的親屬、藝術品研究專家,甚至所有參觀藝術品的觀眾都有鑒定權,這種權利廣而言之是藝術鑒賞、藝術批評的權利,而最終的話語權始終將由市場來決定?!睂τ谮w泰來“保留法律追究權利”,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主任劉雙舟認為,藝術品鑒定權是每個人都有的,因而傅蕾蕾微博“打假”的行為也構不成侵權或名譽損害。
“其實,國外藝術品鑒定大多由公認的、某一藝術門類的研究專家來做出,而國內藝術品市場起步晚,很多方面發展得不成熟,既沒有公認的研究機構或畫廊來認證,也沒有在某一門類內擲地有聲的專家出來鑒定,一些藝術家甚至直接與買家對接,這是市場假象頻生的原因,也是國內屢屢出現藝術家本人站出來打假的原因——大家都不懂,誰喊的聲音大誰最管用?!奔緷龑τ浾哒f。對于趙泰來給出的畫是經過史樹青等人鑒定過的解釋,他認為,現當代中國書畫并不是史老的專長,對傅抱石作品相對權威的鑒定意見,除了知名拍賣行和專業收藏家以外,業內比較尊重傅抱石家人的意見和他在南京的幾個學生的鑒定?!案道倮僮鳛楦当鈱O女的身份并不能說明她一定懂傅抱石作品,但她畢竟主修過藝術歷史,從業于藝術品市場圈,2006年加入佳士得拍賣行,曾親自操盤過傅抱石作品的拍賣,這樣的說服力自然就大了許多?!?br/>
贗品為何能大行其道
傅蕾蕾微博“打假”引發一些網友感慨:“藝術圈越來越亂,打假打了這么多年,造假卻屢禁不絕?!庇浾邔Υ艘采钣懈惺埽撼?梢婅b寶活動上對瓷器、書畫、古玩等無一不精的資深專家,??梢娨恍┟灰娊泜鞯呐馁u公司的拍賣圖錄上估價千元至萬元不等的齊白石、張大千等的“大家畫作”,??梢婍斨笆詹丶摇薄澳衬持飨薄澳衬吃洪L”名頭的人展出一些各大博物館都未曾展示過的“奇珍異寶”……贗品,為何能夠在藝術圈大行其道?
“沒有規定說,假的藝術品就不能拍,或者不能賣。我理解的藝術品就是玩出來的,沒有‘打眼的’,哪來‘撿漏兒’的?這是購買、收藏藝術品的樂趣所在。把一切交給市場,而對于藝術品真偽的討論應該是學術上的事情。至于那些估價幾千元、幾萬元的‘大家作品’,估價已經說明了一切,有人購買也是從審美的角度去買的,而非認為一幅幾千元的齊白石畫是真跡?,F在的問題是,太多人用購買商品的心態去購買藝術品,這是投機者的心態,直接影響到藝術品市場的健康和良性發展。投機者的增多也催生了造假者和贗品的泛濫,而一旦投機者發現購買到的是贗品,就會心理失衡,繼而將種種‘亂象’歸因到市場缺乏管理等方面。所以我認為,要讓市場獲得更好發展,參與者首先應放平心態、回歸理性?!眲㈦p舟說。
“其實,這原本是件小事兒?!奔緷龑τ浾哒f,“藝術品本身的屬性就是裝飾性的、審美性的,無所謂真偽的問題。真和假之間的關系不是黑和白那么簡單的,還有灰。很可能估價幾千元、幾萬元的幾十件作品中真的就有一件是值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的真跡,這就是可能存在的‘灰色’,也是無法避免的。但是現在市場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投機者越來越多,就把這件事變得嚴重起來——投機者的不懂,部分媒體的不懂,加上市場的不夠成熟,使得一些所謂的‘收藏家’過分張揚,贗品大行其道,這是需要大家警惕的。不久前,多家大拍賣公司的老總聚在一起,表示今年要把投機者從拍賣市場‘轟出去’,多關注收藏和文化,其實這是拍賣行回歸理性的表現。至于市場的成熟,我想還是需要時間來慢慢積累?!?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