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龍床家具瑰寶 制作花費“千日工”原為皇家行宮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1-10]
本報訊(記者楊小明)一張清代皇家御用的龍床近日被其收藏者劉永祥先生公之于眾,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講究均令人稱奇。有關專家稱其代表著明清家具的典范,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昨天下午,記者聞訊后迅速趕往收藏者劉永祥先生的店里,劉先生一邊向記者講述龍床的來歷,一邊領記者到龍床邊觀看。龍床由優質紅木制成,床邊由雕有32條戲珠龍的鏤雕圖案和鑲嵌在其中的66個戲劇人物浮雕圖案共同組成。床長2.3米,寬1.3米,高1.38米,座高0.54米,重500多公斤,需6個人共同抬起。整個龍床造型碩大莊重,工良材美,構思卓越,刀法嫻熟、精湛,游龍、人物栩栩如生,充分顯示出制造者獨運的匠心。令人驚奇的是,整個床高和背屏之高的比例為1∶0.618,恰好是黃金分割的比例,這在科學技術并不發達的明清時代是很少見的。
據劉先生說,該床是他6年前從一個收藏愛好者手中購買來的,購來后一直收藏在家中研究和欣賞。為了讓大家見識到中國古代家具的獨有魅力,近日他才將其展示出來。當時賣床的人告訴他,該床原為皇家行宮舊物,后輾轉移到了長安縣的郭家大院。解放前為防戰亂,其主人對床進行了秘藏,文革期間也無人知曉,后因生活所迫便對床進行了變賣。他還說,此床由5個工人花費1000天時間制作而成,因此有“千日工”之說。市考古研究所專家王長啟聞訊后趕往現場對此床進行了鑒定,他認為,該床的制作時間應是清朝嘉慶年間,距今約200多年。由于明清家具是世界家具的瑰寶,因此,此床的現身對研究明清家具及家具工藝具有極高的價值。
四川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