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八位名家致信20年后的自己 馮驥才:文明誰守望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2-07
      我們開出了這個有趣的“考題”,邀請8位名人做一次精神穿越?!翱忌钡哪挲g由40后至80后,他們中有筆耕不輟刻錄這個大時代的作家、畫家,有為賡續中華文化奔走相告的守望者,也有步履匆匆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他們手中的筆、腳下的路,無一例外指向未來的中國。

      從“故鄉里的中國”、“行走中的中國”到“信箋上的中國”,臨近癸巳蛇年,我們奉上三個專版的特別策劃,展露了近半個世紀中國歷史的個人書寫,為這個大時代留存下文化人的思與行。感謝你們的持續關注與支持!

      ——編 者

      馮驥才:文明誰守望

      馮老:

      你好嗎?我是老馮,你是二十年后的我,比我大二十歲,所以尊稱你馮老。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自己給自己寫信——現在的我給將來的我寫信。想想看,咱們是生活在兩個時代的同一個人。我現在的生活你都經歷過,二十年后你什么樣我可不知道。你那時的問題比我現在是少還是多?比如我現在的熱詞兒是:宅男、電腦綜合征、祼奔、賣官、糖尿病、空巢老人、盜版、打造文化,還有毒奶粉、地溝油等,在你那時肯定早已不見了吧,那你的日子可就舒坦、順溜,也安靜多了。

      對了,今年我這里還流行一個詞兒,叫“正能量”,它是指人身上都有一些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潛質。人人心里都有一些純潔美好的天使,比如正義、勤奮與愛心;也有些丑怪的小鬼,比如私欲、貪心和嫉妒。而文明的社會從來都是倡導、保護、推崇和激發天使的,這天使不就是“正能量”嗎?對一個社會和國家來說,正能量就是文明,我們一定要讓文明漸漸成為生活的精神主體。

      現在,我這有個問題:迅速富裕起來的中國到底要富到哪兒去?我想,我們的目標決不是金錢社會而是文明社會。在文明社會,國民整體素質高,人際和諧,社會平等,“人”字大寫,教育崇尚科學和真善美,處處有抵制邪惡的能力,到了這時候,國家才真正擁有強大的軟實力,人們才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幸福。馮老,你應該享受到文明社會了吧。如果你享受到了,可得感謝我們。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建設文明的自覺,還不動手做,你那時就糟了。

      還想問你,我現在用勁兒保護中華文化的精華,那些傳統村落和民間藝術還剩多少?即使你告訴我沒多少了,我依舊會死保。如果你那時它們全都好端端的,你可要接著關切它們!

      記著,多活動身子骨,多使腦子,閑著沒價值。你有興趣像我這樣——再給二十年后的自己寫封信嗎?你會寫些什么?

      好好活著。

      老馮 2013.1.8

      陸天明:公平得伸張

      天明:

      我知道應該早給你寫這封信的,但我想你也應該知道這些日子我總是無法讓自己凝神鎮定下來,更無法聚攏散亂的思緒。

      媽媽走了。這一次的讓我“痛”,不只是在于媽媽的走,也在于她報病危后,一系列的遭遇:比如,她被急送往當地一家三甲醫院后,急診室里外,包括走廊里都擠滿了等著“救命”的重癥病人。媽媽一開始還擠不進走廊里,只能在寒風嗖嗖的急診間大門口待著。后來總算進走廊里了,卻怎么也住不進病房,當然也沒有病床可躺,只能租一個救護車上用的推車,讓老人家躺著。兩天兩夜后,在一個好心朋友的幫助下,總算轉進一個好心人當家的醫院,但十幾個小時后,她老人家就撒手西去了……

      我們慚愧,更無言以對,也無顏以對。

      后來我才知道,當地這些頂級的醫院確實“一床難求”,但是,如何分配這些千金難求的床位,卻不完全是按“救死扶傷”的老原則來做的……為此,我在想,中國如此之大,積累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又如此之多,我們這幾代人“不幸”卻又萬幸地正經歷這樣一個歷史當口,承擔著“建設中國”的歷史使命。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但差強人意的地方仍然不少。也許建設之艱難還不僅僅在于創造和積累多少物質財富,還在于能不能把公平正義鑄寫在中國的大地上,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坎上。我們曾經相約:我們這幾代人曾用了六十多年時間,把中國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能不能再用三十年時間,把公平正義這四個大字鑄寫進它的靈魂中?,F在二十年過去了,你能告訴我,我們的夢實現了嗎?

      絮絮千言,只為求二十年后你的一個回答。而二十年后的你盡可放心的是,不管你如何回答,也不管此進程如何艱難,我們都必將為之持續努力,并奮進不已。

      知名不具 叩安 2013.1.26

      陳眾議:神話變現實

      老陳眾議:

      昨晚我做了個夢,夢見二十年后的你。

      你咋出息成永貴大叔了呢?“可不?咱們六十歲那年不是和十余素心朋友發起了‘有用運動’嘛,你忘了?從此咱每年到黃土高坡或戈壁灘走一遭,目的只有一個:愚公似的非要將這兩個地方染成綠色;不曾想全國人民紛紛響應,捐樹的捐樹,捐錢的捐錢。這不,沙漠變綠洲、禿嶺成青山啦!”

      我還沒到六十呢。昨天剛和幾個文友說到無用之用和有用之用的問題,老莫也在,記得不?“記得,那會兒他剛捧回諾貝爾文學獎。他可是返璞歸真啰,現在是那片無言綠地的管事。遠處的叢林叫高老莊,種的盡是些仙人掌,原先和咱這一片樹冠是齊平的,如今愣是凹下了幾尺。旁邊是禾斗的林地,他的樹木一棵棵斗般粗壯……”

      咱太太呢?“她好著呢,過去就嫩相,像咱閨女,現如今施了點生物細胞再生技術都快出落成咱孫女了,今兒個約人練瑜伽去了?!蹦阏]用點兒?“著啥急嘛?!再說心總是要老的……”你不急,我急??!我還想多寫幾本書呢?!皩懓?,寫吧,你會寫好些書呢。但你別忘了比爾·蓋茨的話:‘人們總是低估十年后的世界’……”忘不了,這跟神話預言、漂流瓶、未來信及名目繁多的文學保險箱沒啥差別,反證而已,或可謂之當代版巫師箴言罷。但是,生活的基本邏輯不會變?!澳沐e了,不過你還不知道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闭l說我不知道,不就是“上帝粒子”嗎?!“那是過去時,粒子們改變了生活和生活理念”……

      我們發生了爭執。這時,太太過來了。我驚訝看著她;她疑惑望著我,站到你的一邊。

      小陳眾議 2013.1.22

      于 丹:好人不難做

      于丹:

      過年前這一周,我接到從網站到報紙的好幾個采訪,都在問同一個問題:“你心目中好人的標準是什么?”

      我很惶惑。小時候,從樣板戲到電影,基本上人物出場就能分清好人壞人,可現在,徹底的好人和徹底的壞人都不多了,絕大多數人介于好壞之間。

      如果說這是一種進步,那就是價值觀變得多元了;如果說這是一種退步,那就是公共道德的標準模糊了。

      二十年前,我對好人的標準比現在清晰。二十年后,我希望自己對好人的標準也比現在清晰。

      生命的成長,差不多用前二十年建立本性,用中間二十年迷失本性,再用后二十年復歸本性。

      我希望自己在此后二十年光陰里,能守著良知,明白是非,并努力知行合一,帶著學生把正信正見堅持下去。

      我也希望二十年后的中國不再采訪“你幸福嗎?”不再討論好人的標準。

      二十年,足夠長了。二十年前我們不知道人人可以用微博,現在也不知道二十年后的技術可把世界變成什么樣。

      或許唯一清晰的,是我們對人性的承諾。起碼,對自己的人性敢于承諾。

      寫到這里,老媽給我送水果,我停筆問:“媽,你希望我二十年后干什么?”

      老媽說:“帶學生!給你閨女帶孩子!”我媽說的,還真是兩件正事。

      ——如果,學校那時還不會因用我而擠了年輕教師的指標,我就帶學生。

      ——如果,我的女兒那時候愿意生孩子,我就帶她的孩子。

      ——如果,連這兩件事都做不到,我希望自己可以從容而蓬勃地行走在老去的光陰里。最好不得糖尿病,還能吃我愛吃的各種東西;最好不得關節炎,還能去山巔水涯我想走的地方;最好不得青光眼,還能連續看上幾小時的書,即使戴著度數很深的老花鏡。

      ——如果,連這也做不到,至少我希望二十年后的自己,靈魂還是健康的,曾經有所不為,能夠問心無愧,做個好人。

      于丹 2013.2.4

      雷抒雁:生活更富足

      親愛的:

      我在寫信給你,寫給二十年后的你,說是給你,有點怪怪的,其實是寫給我自己。

      二十年,不能算太長的時間,但對于一個古稀老人來說,已不可輕易言短。如果是二十年以前,寫給今天,我或許有很多話要說,那時我年輕,工資低,房子小,總覺得生活對自己太苛刻,想住大房子,現在看起來許多不現實的訴求,在當時都成為一些悲切愿望甚或一些可笑的牢騷。二十年過去了,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我自己,包括許多和我一樣的人,或者比我困難的人都改變了命運,變得富裕起來。

      有時候真后悔那時候對社會有那么多的譴責和牢騷。今天,我只是希望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發達,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幸福。二十年后,我已入耄耋之年,我不能判定我是否還能看到寫給自己的這封信。我想起曹操的一首詩,叫做《對酒歌》,近兩千年前,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和詩人,對社會生活提出了自己的宏偉理想: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這是曹操對社會生活發展的一種期望。

      今天,我們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個“中國夢”。這正是千百年來,無數的仁人志士,流血犧牲,為之奮斗的一個夢想。親愛的,二十年后這封信我希望你能有幸收到。

      抒雁 2013.1.16

      陳履生:文物受尊重

      履生:

      你好!我想你現在一定很忙。二十年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百周年,我們已經忙過。那時候,胡錦濤同志發來了賀電。黨的十八大召開后,習近平總書記和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史無前例地提升了國家博物館以及文化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從而有了你們今天建設文化強國初具面貌的基礎。

      看看,建筑還是二十年前的樣子,可是,參觀的觀眾比二十年前更多了。而且,博物館中的文明氛圍與二十年前也不可同日而語。沒有人躺在椅子上睡覺,也沒有人大聲喧嘩。我曾經憂心和糾結的護欄少了許多,文物和人一樣有了尊嚴。二十年前護欄繁密,雖然保護了文物,卻讓觀眾產生一種隔閡感,看看現在多好,公眾的素養早已不需要護欄來維護。二十年來公眾素養的提高是中國最大的進步,是中國走向強國的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你那時候,應該有年輕人在博物館舉辦婚禮了吧。當年輕人在這里播下愛情的種子,相信他們會把自己下一代人生中的每一個歷程都和博物館建立聯系。當然,看到今天的小學生像二十年前的美國或西方發達國家一樣能夠在博物館上課,更是無比欣慰。

      在博物館的展覽中,二十年后的更加豐富是因為博物館的價值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尊重。博物館如果不能為社會發展服務,那就不可能得到社會的尊重。所以,我真的期待二十年之后的美好和如愿。

      履生 2013.1.20

      李敬澤:墨香依舊在

      老李:

      我正在給你寫信,而你在二十年之外。

      我知道,任何想象都不足以帶我穿越這二十年的時間,準確地抵達你。寫這封信時,我力圖找到我們或許能夠談談的話題,現在,終于有了,就是,2033年你還讀書嗎?

      我的意思是,你是否還讀這種經過印刷、裝訂而成的書。即使在我這個時代,這也正變得老派而近乎怪癖,因為,人們已經做到了,把我書房里所有的書輕而易舉地裝進一個小小芯片,然后通過電子玩藝兒一覽無余。這件事上,未來已見端倪:專家宣布,在2026年,電子書將完全取代紙書。

      我知道這可能是無可避免的事,而且,那些樹也不會被砍倒,植物還會生長在土地上。而且,更重要的是,電子閱讀會大大降低知識傳播和占有的成本——那么多的書需要買,而房價比書價貴得多,你不可能買更大的房子去裝那么多的書。

      但是,我還是很想知道,你是否懷念二十年前的今天?是否懷念紙和墨的氣味,手翻動書頁的感覺?好吧,我已經看到了你嘲諷的微笑,我的話聽上去有一點遺老遺少的味道,而你是一往無前的。那么,就請告訴我,在忙于搜索你感興趣的信息時,你是否有時間像二十年的現在一樣,面對書本,為那些微妙的感受而沉吟,為那些復雜艱難的道理而苦思?你還是否習慣周詳地、深入地理解一本書,以及理解世界和自己?

      在這個沉霾之后終見陽光的早晨,我給你寫信,其實只是想提醒你,在向著未來飛奔的時候,應該留一點時間用于回望,或許應該留意到,在過去的時光中曾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許,你會控制你的腳步,慢一點,稍稍慢一點——有時我想,人類最重要、最緊要的成就可能是在慢中獲得的。

      好吧,祝你幸福。

      小李 2013.2.2

      笛 安:夢想在生長

      親愛的:

      此刻窗外在下雪。想必二十年后的雪地依然跟今天一樣,整齊潔白。但是,你已經老了。你不可避免地懷念著屬于你的好時光。所以我想問候你,因為你勢必比我更孤獨,即使這個世界比你年輕的時候更好了一些。

      即使你已經在嫉妒別人的青春——你也必須承認,你是個幸運的人。在你年輕的時候,這個世界成全了你的夢想。對于每一個年輕人來說,夢想本應是一樣比生命中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東西——可你也一定清晰記得,在你年輕的時候,當你不小心把這句話說出來,周圍響起的那陣冷冷的嘲笑聲。我知道,五十歲的你在懷念當初滿心新鮮而幼稚的怒氣。

      親愛的,我想問,你存在的那個時空里,是不是更適合“夢想”的生長?比如說,如果一個年輕人愿意奮斗,他能擁有一個更透明更公平的環境,不需撞上很多看不見摸不著,但實際存在的壁壘;沒有人會因為年輕時候遭遇的困頓而覺得羞恥,可是如果身處年輕的困頓中,身邊的人和事都在告訴他也許未來依然如此,那他隨著歲月,必然就會變成那種蔑視別人夢想的人。比如說,如果一個年輕人愿意思考,他能擁有一個更清澈更寬容的環境,不需要在彰顯了自己一點點聲音之后,心存猶疑的環顧四周——他不過表達了一點略微復雜的立場,卻要擔心被淹沒在周遭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激烈聲音里。比如說,如果一個年輕人愿意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能擁有一個更溫暖更安靜的環境,沒有那么多人以各種各樣的名義要求他尊重所謂的規則,卻把自己的夢想排在最末一位。我們的國家既然逐漸變得富足,那就應該更加尊重精神上有一點點奢侈執念的人們……

      你會嫉妒身邊的年輕人吧?他們除青春之外,還擁有這么多珍貴的東西。

      你那里天氣還好嗎?你究竟身處何方啊。記得我愛你。

      二十年前的你 2013.2.3

      版式設計:劉 提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