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文物保護何以困難重重?需從觀念根源處解決問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2-04
      據媒體報道,北京市查出有兩座古剎被改建成了餐廳會所。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的智珠寺及嵩祝寺均建于清代,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這兩座古剎長期被多家單位作為生產車間、庫房等使用,文物建筑破損嚴重,此番改建餐廳,工程和經營都已有不少時日,出資人情況不明,北京市文物局執法隊相關人員表示,改建報批手續是否合法完整有待進一步查實。

      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近30年來,全國消失了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這些登記在冊、受到法律保護、有身份的文物,一半以上毀于各類建設活動,重慶文物保護單位“劉湘公館”變身豪華餐廳、福州三坊七巷成了高檔私人會所、廈門鼓浪嶼半數以上建筑被建成家庭旅館……文物保護事業面臨重重困難。

      雖然相關法律對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開發、建設有具體明確的規定,但在一些人眼中,商機與經濟利益更急迫。個別文物保護單位在兩者的權衡中,往往采取“先斬后奏”的辦法,拖延瞞報,因為沒有專業人員的提前介入,“開發”中不合理、破壞性的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文物受破壞更為嚴重。智珠寺和嵩祝寺兩所文物保護單位的產權依法歸國家所有,但其使用和經營管理權限一直以來混亂不清。權屬不清,則職責不明,加上監督不到位,文物遭到破壞的事情難免會屢屢發生。

      近些年,面對文物被破壞的形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大修,相關法律法規也不斷出臺,文物保護人士、民間組織、媒體機構多方呼吁,但效果甚微。在各方利益的擠壓之下,文物部門對此力量有限。此外,文物保護政策性和專業性很強,如果沒有有力的監督,很容易打“擦邊球”,出現類似“保護性拆除”“維修性拆除”“遷移式保護”等掩蓋違法違規行為的解釋,執法難嚴,違法難究。而開發商、社會和文物保護單位對于保護和開發的界限,常常意識淡薄、觀念模糊,具體操作辦法也缺乏規范。

      歷史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不能看著一個個文物被破壞,不能看著相關新聞由社會敏感點漸趨鈍化。文物保護事業需要法律,需要政策,需要與被保護對象相匹配的專業機制,從觀念的根源處解決問題,如此,保護不力的現狀方能有所改變。曹華飛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