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涇川發現北朝隋唐佛像窖藏 出土文物逾百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1-28]
蘭州1月25日電 (陳宗立 丁思)甘肅涇川大云寺遺址于近日清理出佛像等文物達100多件。
25日,涇川縣大云寺景區開發辦副主任徐濤向中新社記者透露,經專家初步斷定,出土的佛像窖藏為北朝、隋唐時期;新發現的地宮陶棺則為宋代。目前,出土文物已暫存該縣博物館進行研究考證。
1964年12月,涇川縣城關公社居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大云寺塔基地宮,遂發現盛放舍利的石函、鎏金銅匣、銀槨、金棺、琉璃瓶和瓶內珍藏的14粒佛祖骨舍利,并入選當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2012年12月31日,涇川縣城關鎮在修建道路時,在大云寺地宮東側發現一處數十尊佛像窖藏。
從現場挖掘清理情況看,窖藏內造像自上而下呈層級型,總體呈南北向,窖坑邊沿及土色向四方延伸。窖藏內有石質立佛、坐佛、佛龕、佛座、菩薩、羅漢、釋迦多寶說法造像碑、石蓮花、經幢局部;以及陶法器、碑刻、佛身,有磚雕、簡瓦、瓷片、磚瓦、高約30厘米的金冠菩薩頭像等。
其中最大的真金貼面佛頭像高1.65米,最小的頭像直徑不足5厘米。造像質地有砂質巖、灰陶、青石灰、陶質泥塑等,部分佛像的衣褶和菩薩冠飾貼金,大多數有彩繪,雕刻刀法精細,生動傳神。
2013年1月11日,清理現場又發現1.6米高的佛像露頭,疑為另一處佛像窖藏。在佛像窖藏東面、北面發現地宮兩處,東面地宮一處磚刻銘顯示:“大宋大中祥符六年”、“涇川龍興寺”、“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等記載,同時出土陶棺、琉璃瓶,陶棺內有疑似木棺等。
至1月20日,已清理出佛像等文物100余件,還有窖藏佛像尚待清理。
北京、甘肅、四川等地考古學專家前往現場對遺存考證提取。據初步推斷,這些佛像的造像時代前后銜接,跨越北魏、隋代、唐代到宋代多個朝代,其中以北朝、隋唐特征最為明顯;新發現的地宮陶棺則為宋代,陶棺中有佛舍利、佛牙佛骨等。
涇川縣地處甘肅省東端,與陜西省交界,是西出西安的重要通道。隋唐時期古涇州曾繁榮興盛,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此次出土的佛像均為手工雕刻,屬藝術“孤品”,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目前,文物仍在清理挖掘中。(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