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從小眾藏品到國石產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1-23]
記者年前走訪“中國壽山石民間藝術之鄉”福州市晉安區獲悉,福州市近10余年來深入挖掘整合壽山石文化資源,在保護性開發中做大壽山石文化產業,壽山石在藝術領域和文化市場上的品牌知名度、附加值雙雙躍升。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一直關心重視扶持壽山石發展的習近平同志到晉安區壽山鄉考察壽山石資源,要求做好壽山石的宣傳、保護工作;決定省政府撥資促進加快中國壽山石館的建設。2001年他在《中國壽山石文化大觀》一書序里寫道:“挖掘壽山石文化優勢,做好壽山石文章,推進壽山石產業發展,一直是我在福州工作期間的一大心愿?!?。
“10年前,我們建在壽山村的中國壽山石館,收進180多件壽山石原石,總共用了40萬元;現在看到的其中1件壽山石原石,出手都不止40萬元?!备=ㄊ∥幕瘡d副廳長陳吉在中國壽山石館告訴記者,他1998年擔任壽山石主產地北峰壽山所在的福州市晉安區區長,當時區財政收入1億多元,到2009年離任晉安區委書記時,區財政收入已達16億元,這其中就有壽山石產業的大貢獻;僅福州從事壽山石文化產業的就有10萬人以上?;仡^看省政府當年主導培育扶持壽山石文化產業帶來的效益,不亞于為當地招商引資若干個工業項目。
福州先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開始使用壽山石制品,1500多年前就開始雕刻壽山石。明清時期壽山石成為帝王將相、富商巨賈使用的印璽材料和收藏品。新中國成立后,除了開采少量高檔品種石料供雕刻工藝品之需外,一些低檔品種就作為工業用料粉碎。晉安區副區長張則銘說,壽山石作為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真正做大,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事情。
據介紹,在福建省政府力促下,晉安區2000年和2001年兩次赴京競評“國石”,名列“國石候選石”榜首;2001年壽山石被定為福建省“省石”。晉安區先后榮獲“福建省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壽山石民間藝術之鄉”稱號。2006年,壽山石雕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福建省12件壽山石珍品正式入選為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永久藏品,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故宮博物院首次收藏壽山石作品。
記者調查發現,壽山石從小藏品到大產業,其背后的增長邏輯,是打好品牌、培養人才、搭建平臺、拓寬渠道等方面的探索,對當前我國發展各地特色文化產業具有啟示意義。而受訪專家、領導和業者對壽山石礦洞怎樣有序“解禁”開采、館藏壽山石雕精品恢復捐贈、壽山石文化旅游景區持續建設等提出了建議。
啟示一,打好品牌:改變低附加值“靠石吃石”局面,規范開采,走上保護性有序培育開發新路。
中國壽山石館常務副館長王永福認為,上世紀90年代以前,壽山石交易基本都是民間或小企業在做,這10多年來壽山石形成文化產業的變化特別大,政府引領的作用功不可沒。
“以前喜歡壽山石的大多局限在福州和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一帶的小圈子。自從壽山石位列參評國石之首,品牌建立起來以后,喜歡壽山石的群體范圍越來越大,擴大到北京、上海、山東等地,整個產業在不斷發展?!蓖跤栏Uf。
受訪的晉安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近10多年來,福州市和晉安區一手抓壽山石文化品牌建設,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從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為壽山石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政府力推舉辦多屆壽山石文化博覽會,與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壽山石藝術精品展等;出資建立了中國壽山石館和壽山石觀光洞、壽山石交易中心等,規劃建設壽山石文化旅游景區,大大提升壽山石在藝術領域和文化市場上的品牌知名度。
壽山鄉鄉長鄭軍英對記者說,壽山石是不可再生資源;1990年前農民單純“靠石吃石”,一些壽山石品種曾作為工業用礦開采,賣不了多少錢,又毀壞環境。保護壽山石產地,就要積極幫助當地農民解決謀生問題,引導他們從低附加值“靠石吃石”到發展第三產業。農民除了挖原石以外,還可以學習壽山石雕刻、做壽山石營銷,建農家樂旅游配套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福州市城鄉從事壽山石相關產業的已有10多萬人。
晉安區原有120多個壽山石開采礦洞,近10年來通過強化管理,逐漸規范化:非法采礦的嚴格取締;合法采礦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停采整改;采礦期限到了不再續簽。張則銘介紹,目前壽山石開采僅有幾個采礦點;政府通過建設福建壽山國家礦山公園,在壽山村攔壩形成“田黃保護溪”,把田黃原石保護在水里,防止盜挖,使壽山石產地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美化。
晉安區有關負責人透露,省市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出臺壽山石礦區進一步保護開發的政策;光“堵”不行,我們將在保護生態、恢復植被的前提下,有序開發,必須通過招拍掛,堅持公開公平,統籌兼顧當地群眾等各方利益,力求善用寶貴的礦產資源,傳給子孫后代。
啟示二,保護傳承人:提高壽山石雕刻藝術水平,使有限的壽山原石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確保壽山石的民族文化技藝代代傳承。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馮久和今年85歲,到2013年正好從藝70周年。他說,“福州市解放前從事壽山石雕刻的只有幾十個人,現在發展到數千人,變化很大?!?br/>
福建省文化廳把壽山石雕刻藝術評為特種藝術。馮久和說,目前兒子和35歲的孫子都在從事壽山石雕刻藝術。自己一直堅持帶學徒,希望很好地把壽山石雕刻技藝傳承下去。
在福建省文化廳分管非遺工作的陳吉介紹,目前福建省有兩位“國寶級”壽山石雕文化傳承人,還有一些省級傳承人。除了傳統的“師帶徒”以外,一些職業藝術院校也在加大培養培訓力度。
王永福說,現在福州的壽山石雕刻隊伍越來越壯大?!耙郧暗窨處煾凳菐煶嘘P系,父親帶兒子,老師帶徒弟?,F在年輕人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加入,學美術專業的也可以轉行。傳承的概念變化很大。有些民營培訓學校也在做,這是以前沒有的情況?!?br/>
啟示三,搭建平臺:建立博物館,保留壽山石瑰寶,面向公眾普及壽山石文化。
目前,福州市晉安區擁有國內獨家集壽山石地質、歷史、文化、藝術于一身的專業性博物館——中國壽山石館;這是2000年由習近平同志親自審定選址、規劃設計,福建省和福州市政府撥款資助、晉安區人民政府投入興建,2002年正式對外開放。
“壽山石是個寶,但很多年來養在深閨人未識。當時晉安區建館就是要好好宣傳展示壽山石,凸顯壽山石這一區域特色文化品牌?!蓖跤栏Uf,中國壽山石館是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同時也是福建壽山國家礦山公園的標志性建筑,可以促進壽山文化旅游業發展。館內現收藏有宋代以來250多件壽山石雕經典作品,囊括了壽山石東、西兩大門派雕刻大師的傳世精品;陳列壽山石原石180多件、129個品種(壽山石目前發現共136個品種)。館內還藏有清代以來壽山石論著上百冊;壽山石精品263件。
陳吉回憶道,撥??罱f元建成的中國壽山石館,起初通過幾個方式豐富館藏:發動農民捐贈原石,發動工藝大師捐贈作品,此外還向一些工藝大師借作品布展。這些辦法有用,但還不夠,主要是農民捐贈的原石品種不全、好壞不一;工藝大師愿意捐贈的作品幾乎都不是代表作;向大師借來的作品兩年后必須歸還。
于是,晉安區決定用財政??顏硎召弶凵绞?。一方面發動大家走訪福州雕刻總廠、石雕廠、壽山石交易中心和收藏家收購作品;另一方面由區紀委牽頭,財政、審計、監察、文化部門等和中國壽山石館一起組成工作小組,參照政府采購制度,制定更為嚴格、有利監督的采購辦法,防止收購出現腐敗問題
“當時用近千萬元收購了120多件壽山石作品,館內三樓展出的精品中,有的一件作品如今在市場上就能拍出幾千萬元;既是國有文化資產的增值,又為人們鑒賞壽山石文化留住精品?!?王永福說。
“像我們館收的這件壽山石老鷹作品,當年曾標價5萬元沒出手,現在若出手價值翻了百倍都不止?!蓖跤栏L寡?,如果不是政府當時及早介入培育和保護,很多作品說不定已在低價中湮沒流失;中國壽山石館保留了一大批國有“無價之寶”,有利于傳承和傳播壽山石文化。同時,中國壽山石館也是壽山石資源開發保護管理中心,以后將在進一步保護壽山石礦產資源方面發揮很重要作用。
啟示四,拓寬渠道:鼓勵民間和社會力量介入,在培養人才及利用海外資源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林亨云的兒子、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飛說,目前壽山石市場還過于零散,今年自己特地集合了行業里四五個精英,聯合在福州三坊七巷成立了一個會所;感覺壽山石文化產業還有提升空間,希望利用社會基金做大。
福建翰墨金石藝術館館長黃開樞進入壽山石文化產業已有10來年,目前正努力整合行業資源。他認為,在政府大力發展壽山石文化產業的情況下,民間和社會可以做有益的補充。
據他介紹,藝術館組建研究院,聘請了馮久和等一批壽山石雕界大師為高級研究員、創作師、合作戰略聯盟,幫助他們包裝、策展,提升知名度;在培養人才、提攜新秀方面,引導有上進心、有潛力的青年雕刻家,為他們提供到外地參展和到美術學院進修等機會。
黃開樞特別提到,改革開放后,一大批壽山石作品流通到了東南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目前,隨著我們購買力的增強和壽山石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對這些流通在外的壽山石資源和藝術品進行回購或者再利用正當其時。目前藝術館與海外互動合作,已從境外買回一些作品進行再創作,也與一些機構在洽談聯合辦展事宜,以更好實現壽山石資源的循環利用,進一步推動壽山石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建議:多位受訪業者和專家、領導對進一步推進壽山石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繼續加強對壽山石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提出——
一是壽山石礦洞應有序“解禁”開采,引入真正有實力的大型國企有序保護開發。馮久和說,政府加強了壽山石資源管理,但仍存在偷偷開采情況;也有人對壽山石作假、拼接、染色,對壽山石產業的前途造成了威脅。前幾年去看內蒙古的巴林石開采管理,覺得他們由國有集團公司獨家有計劃開采的模式值得借鑒。
晉安區有關負責人建議,從堅持保護開發考慮,真正有實力大投入的國企中標,將有利于壽山石資源有序開發和主題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館藏壽山石雕精品應恢復采用捐贈方式。王永福說,在中國壽山石館的館藏中,政府通過允許在省級和國家級藝術大師時加分方式,鼓勵拔尖的壽山石雕刻師捐贈代表作品,館里現存七八十件作品都是這樣收進來的,馮久和、林飛等人都曾經捐贈過作品。但2010年起,因為主管部門規定不再允許通過這種方式“加分”,這一捐贈方式中止。在目前壽山石行情日益看漲、政府難以再出錢收購新作的情況下,建議主管部門研究恢復完善“加分”捐贈方式,繼續鼓勵青年藝術家把其代表作品捐贈出來,不斷豐富公共館藏。
三是加大壽山石文化品牌建設力度,應持續建設壽山石文化旅游景區;更加重視壽山石人才培養。王永福說,通過壽山石文化旅游景區持續建設,有望打造福建特色文化旅游新勝地。馮久和指出,目前不少壽山石藝術品成了國家級禮品,壽山石產業從業人員隊伍龐大,更需要政府加強培養和引導。前兩年福州市評選優秀人才,壽山石領域申報了五六人,卻因為一些官員認為“手工藝大師沒什么文化,不算人才”而受到阻攔。雖然最后費盡周折評上,但業內覺得寒心,擔心這樣的情況對年輕人培養尤其不利。林飛認為,福州的軟木畫之所以走向沒落,就是因為人才出現斷層。在壽山石市場相當繁榮時,更應該趁機好好培養壽山石接班人。
四是更好借助社會和民間力量,讓壽山石文化品牌走向世界。黃開樞說,在壯大壽山石文化產業、收購海外作品、聯合海外機構辦展方面,希望政府有一些支持舉措。林飛認為,壽山石文化市場一定程度上存在散和亂的問題,需要政府和民間強強聯手,用好社會資金和力量,把壽山石作品推向更高層面。受訪的晉安區有關負責人提出,需要進一步探索壽山石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應該推動大平臺或者大機構之間的合作,改變壽山石市場偶然性、單向性、自發性的行為,有計劃、有規模地把產業做大做好。(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