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壇新銳

    陶瓷大師陳石玄根:一家三代見證龍泉青瓷變遷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2-28
      麗水12月27日電 (記者 邵燕飛 通訊員 姜愛華)望著櫥窗里的作品,陳石玄根陷入深深地回憶中,這些櫥柜里的作品見證著他們一家人辛苦創作的歷程,也有他們創造出一個個奇跡的見證

      陳家是真正的青瓷世家,祖輩陳福財在清末宣統年間就開始燒制青瓷。到民國時期,陳石玄根的父親陳裕行制作的青瓷在海內外已頗有名氣。今天記者走進青瓷世家,傾聽他們述說陳家的青瓷故事。

      父親陳石玄根:因制作大件青瓷器揚名

      陳石玄根,1949年出生于浙江龍泉青瓷世家,從小隨父學藝,祖傳絕技加上他的勤奮好學,使他深得其中的“三味真火”。50多年的瓷藝生涯,讓他積淀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藝術功底。上世紀90年代,他開始探索制作大件青瓷作品。

      “難點就在原料、釉料和釉成色配方?!标愂鼙榱她埲硟鹊?0多個瓷土原料礦點,采集礦樣,進行成份分析,對釉料加工工藝作改進,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于,他燒制出一批精美絕倫的大件青瓷,其中“哥窯80厘米迎賓大掛盤”、“1.4米特大梅瓶”、“48厘米特大茶壺”三件作品,被譽為當時龍泉青瓷盤、瓶、壺三大類產品的“三大王”。陳石玄根的名氣由此大增。

      “哥窯釉的成是青瓷作品古樸、典雅的標志?!标愂硎?,傳統的哥窯釉成色配方一直存在著成份不穩定、起泡跳釉嚴重、釉面粗糙、開片難控制、釉面色澤不統一等問題。

      陳石玄根笑著告訴記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前后進行了200多次釉料配方、煅燒試驗,終于試制成功了成色穩定、逼真、開片易于控制,色澤古樸、端莊、典雅、不易起泡、不易跳釉,不易露針孔的哥窯釉水配方?!笆过埲鸥G瓷廠更好地開拓了市場?!?br/>
      如果說,研制青瓷大件作品和哥窯釉是陳石玄根在龍泉青瓷領域中的創新之舉的話,那么,探密千年青瓷冰裂紋釉的制作工藝,重現古代冰裂紋青瓷珍品則可以看作為恢復龍泉青瓷失傳已久技藝的一次壯舉。

      龍泉冰裂紋釉青瓷是南宋朝廷遷都臨安(現為杭州)后,窯廠專門為宮廷御用瓷所燒制,需要近百道工序,且要求極高,成品率又十分低,由于其制作工藝復雜,該技術已失傳一千多年,傳世作品十分罕見。

      作為龍泉古窯瓷研究所所長的陳石玄根,自己領銜組織成立了一個技術攻關組,不斷進行試驗,不斷總結教訓。歷經六個寒暑的努力,歷史上曾經作為宮廷御用瓷的冰裂紋釉青瓷終于仿制成功。

      2010年,陳石玄根被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女婿李邦強:破譯明代官窯青瓷燒制密碼

      歷經3年之久,測試300余個配方,尋找30多處瓷土礦,拜訪數位民間陶瓷專家和老藝人,查閱大量歷史資料,李邦強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研制的“龍泉明代官窯青瓷工藝技術的恢復”項目,在試驗100多次瓷片燒制后,終于在去年成功了。

      過去,由于文獻資料和考古實物資料的匱乏,長期以來人們對龍泉青瓷是“官窯”還是“民窯”爭論不休,特別是對明代龍泉青瓷的認識一直存在誤區。

      2006年9月起,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龍泉市博物館聯合對大窯龍泉窯遺址中的岙底片楓洞巖窯址進行了主動性發掘。在這次龍泉窯大窯遺址的發掘中,出土了一些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龍泉窯瓷器中少見的。

      楓洞巖遺址的發掘明確了龍泉窯在明代確實為宮廷燒制過瓷器,這引起了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浙江工藝美術大師李邦強的關注。李邦強覺得恢復龍泉明代官窯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對于龍泉青瓷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當時不知道胎釉配方,不知道如何燒,想要恢復失傳的燒制技藝比創新還難?!崩畎顝娬f。

      2008年,龍泉大力開展市校合作,為李邦強實現愿望帶來了轉機。古窯瓷廠與浙江大學聯姻,成立了以李邦強為組長、周少華為副組長的《龍泉青瓷明代官窯工藝技術的恢復研究與開發》項目小組,共同開展研發。

      根據浙江大學研究成果,李邦強帶領技術人員翻山越嶺,一處處尋找瓷土礦?!安煌拇赏恋V,瓷土的成分都不一樣,只能一處處去找,找到不同瓷土,進行一次次調配,才能最終配出明代官窯青瓷配方?!崩畎顝娬f。

      2010年12月,李邦強和他的團隊終于確定了明代官窯翠青的配方;2011年6月,豆青釉色配方也獲得了成功。

      最后,李邦強等人研制出了故宮博物館館藏龍泉明代官窯青瓷5件、龍泉青瓷博物館館藏龍泉明代官窯青瓷(修復)15件、國外博物館館藏龍泉明代官窯青瓷5及龍泉明代官窯青瓷工藝技術新成果作品5件,使失傳600多年的龍泉明代官窯青瓷傳統制作技藝再現當代。

      兒子陳華:青瓷界新生代設計師

      如果說家庭的藝術滋養給了陳華最初的陶瓷生命,那么大學畢業后的數年經歷,則為他開辟了一條通向青瓷個性設計的道路。

      1997年,從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設計專業畢業的陳華回到古窯瓷廠,擔任龍泉市古窯瓷廠總工藝設計師。

      古窯瓷廠給了陳華自由創作的空間,他依據個人興趣選擇設計方向,在掛盤和大花瓶的專長領域設計出很多創新花式。一年后,他便憑著自己的藝術功底,創作出掛盤《出水芙蓉》,就榮獲首屆西博會優秀獎。

      嶄露頭角的陳華開始思考新的產品創作,他更傾心于有歷史厚度和文化內涵的題材。

      《枝丫蓋罐》是他較為滿意的作品。此罐高36厘米,直徑28厘米,因罐頂的枯樹枝造型得名。陳華利用粉色青瓷與灰色枯枝的對比,相映相襯,突出主題,增加藝術的表現力,達到協調之美。

      從掛盤、蓋罐,到冼、瓶,陳華在傳統與創新中尋找到標示他藝術特色的道路。幾年間,陳華幾十件作品屢獲全國性大獎,作品《游龍戲水》瓶被選為第七屆全國陶瓷創新評比會和第一屆龍泉青瓷寶劍節的指定禮品;《象耳牡丹瓶》被中南海紫光閣陳列收藏;《粉青線紋罐》被英國珍寶博物館正式典藏……

      2011年,陳華被評選為首屆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設計風格為國內頂極專家正式認可。

      陳氏家族不僅是青瓷世家,也是人品世家。多年來,一家人秉承著“家和萬事興”的相處之道經營著彼此之間的關系,也做強了整個家族。

      如今,在龍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陳氏家族擁有了一座大師園,以及近5000平方米的龍泉青瓷世家博物館,陳氏家族正以自己的努力傳承并延繼著龍泉青瓷的脈絡相傳。(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