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式展覽捧殺藝術家傷害收藏者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2-25]
首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成交率過半但遭質疑——
“‘大藝博’又要賺錢,又要立牌坊,打著扶持藝術家的旗號,其實只是展銷會?!薄傲驾积R的作品擺賣,缺乏評判標準、失去良好的引導功能?!薄昂玫臇|西無人問津,‘行貨’卻賣得好,對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是一種誤導?!?br/>
日前,首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簡稱“大藝博”)超過50%的成交率令主辦方喜不勝收,但行內卻對此次“大藝博”提出了諸多質疑。
爭議1 “大賣場”式展覽誤導市場審美
藝術市場評論人士金戈這樣評價這次“大藝博”的作品:“作品千篇一律,脫離生活,沒有看到學生們對于生活的感受,看到的是應付為多。我想一個是因為大多數藝術家比較浮躁,急于成名,而藝術最重要是個性,這種個性來自于對生活的體會。一個是年青一代藝術家中大多數功底不扎實,造型基礎不過關,美感也不足,導致他們無法把想表達的東西表現得淋漓盡致?!彼J為,藝術必須有自己的感受、生活閱歷、個性,但他們中呈現更多的還是一窩蜂跟潮流的東西,這是年輕藝術家們的通?。骸霸谒麄兊淖髌防餆o法感覺到年輕人的活力,看到更多的是丑陋的頹廢的,這就是因為跟從了當代藝術的流行,也許他們認為這樣才可能在市場上賣得好。我認為藝術家們當然可以表現這種情緒,但不應該是年青一代的主流?!绷硪环矫?,雖然認同學藝術很苦,應該得到一定的回報,但他還是認為本次定價偏高:“畢竟是年青一代的藝術家,先要讓市場接受,再提升價格。高開未必能高走?!?br/>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場人士陸小姐(化名)也毫不客氣地進行批評:“這些良莠不齊的作品擺在一起,缺乏統一的評判標準,引導社會審美的功能確失,對藝術的推廣來說有可能事倍功半?!彼硎?,國外一流的藝博會對參展作品的把關都非常嚴格,起到了引導大眾審美和消費趨勢的作用,而這場“大藝博”卻是打著扶持年輕藝術家的旗號開“展銷會”。
“‘大藝博’就是展銷會,我們從未回避這一點?!比A藝國際副總裁、藝術總監王野夫回應稱,“大藝博”并沒有標榜要承擔引導社會審美的責任,只是一種純市場的行為,“我們只是嘗試尋找真正的市場并對市場進行引導,這個過程中,我們只對兩方負責,一方是藝術家,一方是買家。我們的目的,一是不希望客戶花本來可以少花的錢購買藝術品,讓他們不花冤枉錢,另一方面,藝術家不能漫天要價,但他們要拿到他們應該拿到的錢。我們舉辦這樣的展銷會,就是為了尋找一個平衡點?!?br/>
“市場需要更加細分?!蓖跻胺蛘f,每個人都可以享受藝術,但他們對藝術的態度并不一樣,有的人買畫是為了投資,所以他們到拍賣會上去競拍幾百萬元、上千萬的拍品,有的人是為了讓自己高興,“因此,不同的藝術機構也應該有不同的定位,有的專業推廣中青年藝術家、經典藝術作品,有的做基礎市場的推廣。而在中國的拍賣業和畫廊業,還沒有時間去認真做基礎的培養?!痹诮鸶昕磥?,整個藝術品市場出現畫家多、亂的現狀,藝術品市場需要認真梳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位置,藝術也都有自己的價值,只是屬于哪個層次而已?!?br/>
賴先生在展會上購買了接近20件作品,而且每件售價均在5000元以下,對于“大藝博”的看法與其他行家不同:“賣畫就是賣畫,明碼標價,一點也不遮掩,我覺得這種形式讓買家覺得很自由。不像畫廊,也許幾天都沒來幾個客人,卻不敢標價,或者我們也搞不清到底他們可以打幾折,還是不同買家折扣不一樣?!蓖跻胺蛞舱f:“我看中了幾件作品,全按標價買下來了,一分錢也沒得折。這就是我們要體現的公平公開原則?!?br/>
事實上,這一場“大藝博”的成交情況令人意外,據王野夫透露,成交率略高于50%,已經基本達到“收支平衡”:“我們和藝術家在稅后五五分成,藝術家的作品貼了紅點的,就一定能拿到錢,而沒有貼紅點的就是賣不出去,我們也沒必要掩飾?!?。而在此之前,不少行內人士私下并不看好本次展會的舉辦,認為肯定只賠不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