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賣行904萬元賣出圓明園文物 將被訴盜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2-19]
法新社今晨報道稱,法國最大拍賣行艾德拍賣行于當地時間17日拍賣了一個清朝乾隆年間玉璽,以110萬歐元(約合904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此前一天敦促拍賣行取消拍賣,并表示這枚玉璽是在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被盜,拍賣行如果堅持拍賣,將以盜竊等罪名對其發起訴訟。
904萬元賣出圓明園文物
17日的拍賣中,這枚玉璽被匿名電話買家以110萬歐元(約904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走。 艾德拍賣行此前于12月10日發表一項公報稱,玉璽并非為圓明園流出文物。公報表示:“有關這批拍賣品,中方沒有與我們有過任何聯系?!彼€在一封致法新社的信中指出,“艾德是法國第一大拍賣行,嚴格遵守現行法律?!?br/>
拍賣行手冊上說,這枚玉璽高2厘米,長4.5厘米,玉璽整體呈深綠色,上刻有“御書房鑒藏寶”六個字。玉璽來自一個法國家族收藏,他們自19世紀末起一直擁有這枚玉璽。
國際組織:這是盜竊行為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在16日的一份公告中指出,北京皇城藝術館前館長、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顧問袁山開已確認,該玉璽就是從圓明園流失的文物。這個消息此前也被多家中國媒體報道。
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認為,如果艾德拍賣行出于對中國人民的感情和尊重撤拍的話,中國人民會感謝他們。但相反,如果艾德公司堅持拍賣這件文物的話,他們將委任律師、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該協會的律師表示,將以盜竊和隱瞞盜竊罪名進行起訴。
據了解,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由著名亞洲文物鑒定專家高美斯創辦。他1982年來到中國,在幾十年的文物鑒定工作中,為歐洲一些人公開販賣和展示走私中國文物而憤怒,也為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感到惋惜,于是決定幫助中國收回流失在世界各地的文物,為此成立了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
中國文物 成拍賣香餑餑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流失到中國境外的中國文物約164萬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館,海外民間的收藏預計是館藏的10倍。流失海外的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而近年來,中國文物成了海外拍賣市場的搶手貨,價格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而借助拍賣中國文物,拍賣行也趁機大發其財。編譯/記者 尹曉琳
近年來高價成交的中國藏品
2005年7月 一件中國元朝青花瓷“鬼谷下山”圖罐以1568.8萬英鎊(約合1.6億元人民幣)在佳士得拍賣行成交,創下當時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世界紀錄
2009年2月 圓明園鼠首和兔首銅像在法國分別以1400萬歐元(1.29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2010年11月 一只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以5160萬英鎊(約5.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2011年3月 乾隆時期一幅絹綾手卷在法國圖盧茲拍出了創紀錄的2210萬歐元(2億元人民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