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唐十八陵考古發現10處“寢宮” 格局基本清楚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2-10
      隨著唐陵大規??脊耪{查的持續進行,考古工作者目前已在陜西省唐十八陵發現了10處“寢宮”(俗稱下宮),雖然保存有好有壞,但是總體上格局基本清楚,為研究帝陵制度史、保護唐陵文化遺產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唐代從公元618年建國,至公元907年滅亡,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于乾陵),其中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陜西省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富平、蒲城6縣,東西綿延100余公里,世人通稱其為“唐十八陵”。

      著名考古學家、主持唐陵考古調查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建林說,通過多年考古調查發現,唐十八陵已由原來的一個個文物點擴展為大遺址理念下的面,帝陵的總體布局基本可分為三部分,主要是陵園、下宮遺址和陪葬墓區。

      陵園考古除了四門遺址、司馬道(或稱神道)遺址近年屢有石翁仲等重要發現之外,許多唐代帝陵都有陵墻,有的在山梁上仍長達百米,部分保存較好。因陪葬帝王是一種家族榮耀,唐陵的陪葬墓數量就表現出了由盛而衰的規律,讓人不難體察唐朝社會的時代變遷。

      尤為重要的是,考古調查進行了的10座唐陵都發現了下宮遺址。張建林說,營建唐陵時皆布局有“寢宮”,自昭陵始皆在陵園東南方,因其建在山下遂稱下宮。作為帝陵的重要管理機構之一,下宮一般是仿唐長安城的宮城而建,其內最重要的是建有寢殿,殿內樹有帝王牌位,是供日常祭祀的主要地方。這對于研究帝陵制度以及保護唐陵等,不僅提供了最新的重要考古資料,也將為如何合理利用帝陵文化遺產等提供了新思維。(記者馮國)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