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敦煌籌資修繕迄今仍囤糧的清代“敦煌糧倉”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1-21
      蘭州11月20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20日從敦煌市委辦公室了解到,今年以來,敦煌市積極爭取資金35萬元人民幣,自籌配套資金15萬元,并征求有關專家的建議和意見,對清代“敦煌糧倉”進行科學維修。

      “敦煌糧倉”位于敦煌市繁華地帶,保留著始建于清乾隆43年(1778年)的8棟32間糧倉。是距今260多年的清代糧倉群,其歷史久遠,建筑結構獨特,擔負著敦煌儲備糧的承儲任務。2003年南關糧倉被甘肅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定名為“敦煌南倉”。

      敦煌地處中西交通咽喉之地,富庶豐饒,是古代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文化交流和貨物商品的集散地。據清道光辛卯年纂《敦煌縣志》載:“南倉一處,在南關,計二百六十四間,乾隆四十三年建?!?br/>
      為了保證青海、西藏、新疆的邊防穩定,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朝廷派劉孟將軍在敦煌監修糧倉,儲備軍糧。糧草來源于高臺、臨澤及新疆等地。乾隆和光緒年間共建400余間,共計72座。到民國年間僅存百余間,在解放前一直屬于軍供糧庫。它為歷代中央政府穩定邊疆地區和民族團結立下了汗馬功勞。解放后,這里曾駐解放軍,后因糧庫大部分被拆,上世紀50年代交由地方管理。

      “敦煌南倉”現有清代糧倉8座,依然發揮著囤糧的作用。長期以來,當地糧食部門邊利用邊保護,糧倉目前仍然屯積糧食。然而,歷經200多年的風雨侵蝕,這處極具歷史價值的糧倉部分墻體裂痕加劇,面臨坍塌危險。

      2012年,經多方關注和敦煌當地有關部門的努力,爭取和籌措到了50萬元的維修資金,對“敦煌南倉”進行修繕。由于制定了科學的維修方案。通過修繕的“敦煌糧倉”,不但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風格,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倉儲條件,保證了當地儲備糧安全存放和質量。(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