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工地挖出明朝70噸馱石碑赑屃 獸頭丟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1-09]
徐州11月8日電 (拾冠之)本月初,位于江蘇徐州市中心的蘇寧廣場工地內挖出一座扛著石碑的赑屃(bìxì),引起廣泛關注。11月7日,徐州博物館考古人員組織吊車對這組近70噸的石碑進行了發掘,經專家鑒定,這是明朝景泰年間文廟內的石碑。目前,該石碑已置于博物館保管。
“這真是古韻猶存,可惜石碑碑帽、赑屃頭缺失了!”11月8日,眾多游客和市民來到徐州博物館門前參觀贊嘆,并對石碑來源提出種種猜測。只見碑帽缺失、碑體上部破損,石碑正面刻有“徐州”、“修建校舍40間”等文字依稀可辨,記錄了該處文廟歷史發展和歷代維修進程;反面則是刻著一個個的人名,邊款注有“瓦匠薛謹、丁順”“木匠李英、張惠”等工匠名字;令人驚嘆的是,大型馱碑石獸——赑屃(bìxì)雖然頭部不見,但體態雍容完好、龜殼紋路清晰,四周雕有天馬、祥云、波浪等圖案。
據了解,本月初,在徐州市中心蘇寧廣場工地東南角附近,一名工人駕駛挖掘機進行挖土作業時,挖斗碰到了硬物。由于蘇寧廣場工地原址下早些年前曾經下過水泥樁,工人以為挖斗碰到的是水泥樁,于是加大油門挖掘。隨著周圍泥土被挖開,石碑漸漸顯現出來。后經測量,該石碑厚約52厘米,寬約1.55米,高度約2.7米;扛住石碑的赑屃,體長超過3.5米,高約1.5米,寬約1.55米。
11月7日早晨6時許,徐州博物館考古部考古人員來到蘇寧廣場工地,大家組織一輛吊車參與發掘。歷經7多個小時的起吊、搬運、清理等一系列緊張施工,起掘出的這組近70噸石碑終于被安置在博物館門前,面向游客展示。
11月8日,考古人員吳先生向媒體介紹,通過對碑文仔細辨識后發現,立碑時間為明朝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石碑應該與修建文廟、學堂有關系。吳先生說:“由于埋藏于地表以下7米處,大家從淤泥中挖出后清理發現碑帽、赑屃頭部已經缺失,從破損裂口和痕跡來看年代已久,不過,這塊石碑仍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下一步考古專家需要進行拓印古碑文,全面考察?!?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