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帶領收藏市場回歸平民時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1-08]
亞洲重要藝術品交易展會上海藝博會4日晚在上海落幕,在國內外經濟尚未復蘇的背景下,本屆藝博會成交逾1億元,給國內收藏市場帶來了一抹亮色。
但更值得喝彩的是,逾億元的成交,不是靠一兩件“天價藝術品”而硬“撐”起來的。相比較往年大型雕塑和重量級藝術品成交動輒數百萬、過千萬的現象,今年上海藝博會十分清晰地呈現出“平民收藏”的特色,單價在3~5萬元的低價位藝術品成交出現井噴。
今年藝博會上的現象之一,是名家版畫賣得很“火”。藝術大師吳冠中的油畫以價高著稱,在拍賣場上動輒達到數千萬乃至上億元,普通百姓只能“仰望星空”。但吳冠中的限量版畫在藝博會上受到普通百姓青睞,也滿足了人們親近大師的愿望。
現象之二是所謂“減壓藝術”興起。上?!?0后”青年藝術家顧汀汀在藝博會上推出“都市人”系列作品,“加V男”“寶馬女”等形形色色、趣味十足的都市人物讓不少觀眾會心而笑。
現象之三是一些富有潛力的藝術新人受到藏家關注。重慶錦瑟畫廊推出以“卡通畫風”贏得新星星藝術節大獎的“80后”藝術家劉巍巍作品。水仙花和長頸鹿、仙人掌和花豹……劉巍巍畫作以宛如孩童夢境一般的色彩和動物造型“萌”倒了不少買家,在展覽第一天就被買走3幅。
走過16年的上海藝博會已成為國內收藏市場的“晴雨表”和“溫度計”之一。上海藝博會組委會副秘書長顧之驊發現,在一些大藏家、大買家出手謹慎的同時,中產階層正在躍躍欲試地“走進收藏”。事實上,本屆藝博會上最受追捧的就是小型雕塑、限量版畫、嶄露頭角的藝術新人作品。
“不僅養眼,而且養心”。一位畫廊人士這樣評價正在涌入收藏市場的“中產階層”審美趣味。綜觀上海藝博會上走紅的、價格親民的“藝術作品”,往往缺乏投機價值,也難覓題材“炒作”痕跡,但能給人們帶來快樂感受,起到以藝術撫慰心靈的效果。這似乎暗示著,收藏正在“浮華散去”,回歸到“平民時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