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安縣收藏愛好者張彥超收藏一件烏金釉大甕,被鑒定為遼金時期磁州窯燒制的,屬于最大型甕。磁州窯為遼金時期北方最大的民窯系,因其窯址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
大甕為缸胎,品相完好,烏金釉發亮,高91厘米,口直徑59厘米,底直徑30厘米,最大腹直徑73厘米。
據張彥超介紹,2011年春季,他在農安縣城一居民家院內發現這件大甕,鑒定為遼金時期磁州窯燒制的典型器物。發現時,大甕裝著雜物,猜想擁有者并不知道它的年代、價值,因此不珍惜。他購藏大甕,才使這件珍貴文物得到妥善保護,不至于損壞。
據資料介紹,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省邯鄲市的峰峰礦區、磁縣和武安等地。磁州窯的燒陶制瓷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們就已經能夠燒制陶器,這一地區曾多有發現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漢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宋代磁州窯進入鼎盛,并躍然成為中國最大的民間窯系。金代,磁州窯在戰亂中生存下來,不斷增加瓷器品種,豐富裝飾技法,突出藝術、特色,擴大生產規模,成為磁州窯之集大成者。
張彥超分析說,他收藏的大甕非常罕見,應屬磁州窯大窯口燒制的,不是小窯口能燒出來的。農安縣城為遼金時期北方重鎮黃龍府所在地。這件大甕應為達官顯貴使用——裝水或裝酒。大甕在戰亂時被深埋地下未破損,多年前出土,完好流傳至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