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用“虛薄”繪畫突破當代藝術中的美學困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1-02
    10月30日,由夏可君、何乏筆(F.Heubel)、李雪濤擔任哲學主持,譚力新(臺灣)、梁克剛、趙野聯合策劃的"虛薄"繪畫展在元典美術館開幕。展覽也是首屆“莊子國際會議”平行展。邀請了包括蘇新平、尚揚、邱世華、張羽、姜吉安在內的11位藝術家參加。展覽通過繪畫這樣一個當代藝術中的基礎形式,認真的探討了由杜尚在晚年藝術筆記中提出的“虛薄”這一概念在當下語境中的哲學意義與美學關系。 展覽由夏可君與何乏筆、李雪濤聯合發起,并由元典美術館主辦。在今年年初夏可君策劃的邱世華與尚揚的展覽中,夏可君從這兩位藝術家單薄的畫面中看到了杜尚提出“虛薄”的現實反映,于是開始進一步思考這一命題在當今中國當代藝術乃至藝術環境中的現實關系,從而挑選了11位藝術家形成了這個展覽。夏可君認真研究過杜尚在晚期筆記中提出的“虛薄”概念,如果現成品打破了虛無的藝術,或者非藝術的藝術,那如何保持繪畫的可能性,并具有藝術的豐富性?他認為杜尚并不是想用現成品藝術去終結繪畫,而是重建了現成品與繪畫、現成品與日常的關系。

    夏可君認為這些繪畫并不是他哲學思考的圖注,而是從美學以及藝術的角度能幫助處于困境中的哲學思考。在藝術中,繪畫是一切藝術之母。只有對本土繪畫形式有了深刻認識,才能推動各種當代藝術形式例如電影、錄像、攝影等兄弟門類的發展。而元典美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梁克剛也認為,水墨作為本土藝術形式,相對于裝置、影像藝術,在筆、墨、紙的呼吸關系上更加自然。如今西方已經習慣了中國藝術家的波普符號、中國符號,但我們應該有真正的美學建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照搬挪用。

    本次展覽也得到了眾多哲學界學者的響應,并作為中西方哲學對比討論中的重要藝術思考環節。作為即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的“莊子國際會議”的平行展覽,北京大學著名漢學教授顧彬、詩人俞心樵、音樂家龔琳娜都欣然出席了展覽開幕式,顧彬與俞心樵都現場朗誦了詩歌、龔琳娜也做了精彩現場演出。梁克剛表示本次展覽可能會進一步做巡回展覽,包括南通美術館在內的多家外地美術館正在積極與元典洽談,如果順利將會移師全國進行巡展。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