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副本殘本散落多國 影印冊成珍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10-11]
“書中的文字全是手寫楷字,圖稿全是手工描繪,看著都是一種享受?!弊蛉?,已過古稀之年的遷安市民趙田老人,手捧一冊影印本《永樂大典》愛不釋手,“這樣一部‘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的鴻篇巨制,沒想到藏在遷安華豐造紙廠的‘深閨’。雖然是影印本,也因數量極少而彌足珍貴?!?br/>
歷經磨難的鴻篇巨制
這本《永樂大典》影印本是在遷安一家造紙廠被發現的。前不久,熱衷古代文物書籍研究和收藏的趙田老人,在采集遷安造紙文化資料時,意外地在這家造紙廠發現了一冊《永樂大典》影印本,令他大為欣喜。
談起這部世界罕見的大型叢書,趙田熟稔于心:“《永樂大典》為明成祖朱棣賜名,原著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凝聚著三千余編修人員十多年的心血。自成書后歷經磨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間,皇宮曾遭一場大火,由于搶運及時,《大典》免遭厄運。為防不測,嘉靖皇帝命109人全部抄寫一遍,為《大典》副本。明朝末年,藏書樓文淵閣失火,《大典》正本被燒毀。副本于清雍正時移入翰林院。1900年,《大典》副本橫遭八國聯軍劫運,亦毀之殆盡,少數幸存或被掠至海外,或散落民間,現存很少,殘本400冊約計800卷現散落于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不及原書的4%?!?br/>
趙田介紹說,這本《大典》為真字韻門制類,計三千五百十八至三千五百十九兩卷,原冊全帙當為56頁,殘去16頁,現存39頁零一角。此冊是《大典》中門制之首,開篇展示顏真卿、黃庭堅、米芾、趙子昂等十九位歷代書法名家所書各種字體的門字。書中所涉起先秦,迄隋末歷朝門制,詳列長壽門、魯班門、龍樓門、堯母門、定鼎門等57種門,并配有各類門的樣式圖,注明各式門扇欞格的名稱。
“這可是我們學習前賢智慧,研究古代建筑、制具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獻?!壁w田老人對書中幾十幅圖畫名稱如數家珍。
得來不易的影印本
如此珍貴的歷史文獻,如何落到遷安?趙田經走訪得知,上世紀八十年代,山東掖縣一位老太太用家中一本有字有畫的書剪紙、夾鞋樣,后來聽說這是一本珍貴古籍,經專家鑒定,確認為《永樂大典》“門”字韻,是一本“過去各家均未著錄”的《永樂大典》“孤本”,老太太遂將其捐獻給國家。為便于學術界整理研究,1983年,國家書目文獻出版社決定依原貌影印出版。
然而,依原貌影印《大典》,對紙質有著特殊要求,出版社經與多家造紙廠商談,皆因技術要求高且印量小而遭拒,最終找到了以生產皮紙盛極一時的遷安華豐造紙廠。工廠為此組織精干技術力量,新上一條生產線,采取人工剪料、潑漿機抄等新開發工藝,在短短一個月內,按質、按量、按時生產出了影印《大典》的3噸遷安皮紙?!洞蟮洹烦霭婧?,出版社特意給遷安造紙廠送來感謝信,并贈送了一冊《永樂大典》影印本作為紀念,從此它便一直保存在工廠的檔案柜里。
資料顯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海峽兩岸的中華書局和世界書局幾度影印出版《大典》。后經過多次補充出版,目前已正式出版的《永樂大典》797卷,占現存總數的99%。但即便如此,這一數字也足以見得它罕見而珍貴的身價。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