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雕人物臉部賞析:有"田由國用"等8種臉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9-27]
壽山石雕是傳統的民間雕刻藝術,以產于福州北部山區北峰的壽山石為材料,通過特殊技藝制作出供人玩賞的小型雕刻。在我國眾多石材雕刻中,壽山石雕刻的藝術水平尤高。壽山石雕人物作品以佛教題材最多,包括羅漢、觀音等,此外,還有壽星及部分世俗人物。壽山石人物雕刻中,人物的頭部雕刻尤為重要,所謂的 “開臉”都是留到最后完成。
在傳統人物造型中,定型人物就有一個定型的臉面,根據臉型的差異,總括出“田、由、國、用、日、甲、風、申”等八字,代表不同的臉型。面扁方圓胖為“田”字臉;上削下方、下頷寬大為“由”字臉;面形方正為“國”字臉;上方下大為“用”字臉;形長方者為“日”字臉;下巴尖瘦者為“甲”字臉;額部方正、下頷寬大者為“風”字臉;上削下尖、兩顴外凸者為“申”字臉。概括起來不外是方形、長方形、梯形、倒梯形、鵝蛋形幾個大類。
刻劃人物的神態除了整個身軀的運動姿態和四肢的動作外,面部的表情是最主要的,這是作者傳達給觀者各種情緒的主要手段。莊嚴、愉快、沉思、幻想、憤怒、哀愁等等情緒,都是靠面部肌肉的張弛牽動眉、眼、嘴甚至鼻的變化來表達,這個變化是十分復雜而微妙的。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組表情肌,如皺眉肌、笑肌、顴肌、上唇方肌、鼻肌等。民間以“喜、怒、哀、樂”四字概括人的基本表情,訣曰:“若要笑,眼角下彎嘴上翹;若要愁,嘴角下彎眉緊皺?!薄芭裱厶舭衙紨Q,哀容頭垂眼開離,喜相眉舒嘴又俏,等樣口開眼又瞇。 ”十分形象化。
人物作品要做到“形神兼備”,有扎實的雕刻技巧和用刀技法固然十分重要,還必須懂得人體的解剖、結構、比例和運動變化規律方面的知識,能將它運用到作品中去。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