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譽為“世界古地圖第一人”的譚兆璋教授帶來了6件跟釣魚島相關的古地圖,時間跨度從1700年至1900年。
?。ㄓ浾?熊佳焰 通訊員 唐智軍) 昨日上午,由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機構主辦的民間純公益性的“中華情聚釣魚嶼 古圖史記銘千秋——世界古地圖大王譚兆璋教授珍藏巡展”,在廣州TIT創意園述古堂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被譽為“世界古地圖第一人”的譚兆璋教授帶來了6件跟釣魚島嶼相關的古地圖,時間跨度從1700年至1900年。這些來自英、法、美等國的地圖顯示,“釣魚島”在部分古地圖上采用了閩南話拼音,并有航線讓中國漁民從臺灣基隆往返于釣魚島地區進行日常捕魚。這一歷史證據說明當時的中國人已經發現釣魚島,釣魚島嶼屬中國,比日本聲稱由琉球人古賀辰四郎于1884年發現釣魚島早了近一個世紀。
證據1
歐洲古地圖上
釣魚島用閩南語發音
本次展覽展出了有“世界古地圖大王”之稱的譚兆璋教授精心甄選的其收藏的近三十幅載有釣魚島字眼的國際古代地圖以及珍貴的歷史圖片,其中古地圖6件,時間跨度從1700年至1900年,包括來自英、法、美等國家的文獻圖和測繪的國際航海地圖。古地圖中,其中一幅1752年由法國傳教士利用當時最精密的測繪方法繪制的重要的古航海地圖,圖上繪有“釣魚島”,譯音是閩南話經常用到的發音;一幅1794年的英國航海圖,圖上的“釣魚臺”譯音,也用閩南話拼音。
譚教授表示,這些古地圖都采用了中國閩南語經常用到的發音(如Tia Yu Su、Hao Yu Su等),這些地圖同時印有釣魚列嶼相關的其他島嶼包括:彭佳嶼、花瓶嶼、黃尾嶼及赤尾嶼直到琉球國之姑米島,“這些歐洲古地圖齊齊證明了釣魚島的主權屬于中國!中華兒女保土有責,古圖是歷史遺物,是如山的鐵證?!?br/>
證據2
中國漁民沿航線
從臺灣去釣魚島捕魚
記者注意到,另一幅1752年的英國航海圖更清楚列明,由臺灣基隆鎮前往“琉球那霸港”的航線,其中,“釣魚臺”屬于航行的標志島,由此可知“釣魚臺”在外國人眼中屬于中國大陸的部分;還有一幅1785年來自法國的航海圖記載,此時在臺灣基隆至釣魚島已經出現了航線,供漁民往返于釣魚島地區進行日常捕魚活動,以維持生計,且標注顯示,此時的釣魚島已經成為了國際航標島。
這些證據不僅說明當時的中國人已經發現釣魚島,此時的釣魚島已經是中國的領土,且更確定了它的重要地理戰略價值,比日本聲稱由琉球人古賀辰四郎于1884年發現釣魚島早了近一個世紀。
“按照1982年的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誰先發現海洋島嶼,就享有對島嶼的命名權、主權以及使用權,因此,從歐洲人編制的古代歷史地圖來看,中國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享有命名權、主權以及使用權,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譚兆璋表示,之所以說釣魚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就是鐵證如山的證據!”
證據3
英法版中華帝國版圖
明確納入釣魚島
展覽中有張1875年的法國版中華大帝國版圖。
據悉,光緒元年即1875年清末最弱勢之時,西方商旅及軍人已大量來華分配中國推出的大量利益,多個活躍國都紛紛出版及配備給自己的船隊高精銅版雕地圖,其中法國人尤其得到中國帝皇重視,自清康熙1662年~1723年,清朝曾邀請過法國傳教士來華協助制作首套大規模的中國地圖,其中極其精詳地顯示出琉球諸島特別是釣魚列嶼各島嶼之精確位置。清朝乾隆末期英國出版的中華帝國地圖顯示,最突出的就是詳細列出了臺灣與釣魚列嶼。
展覽小貼士
展出時間:
9月18日~9月23日,9:00~18:00
展出地點:
新港西路397號廣州TIT創意園述古堂美術館
人物簡介
譚兆璋
現任香港馬可波羅地圖館館長,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高級顧問,中國地圖出版社顧問,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因收藏二十多萬幅古地圖被譽為“世界古地圖第一人”,20多年來,譚兆璋一直從事古地圖的收藏和研究,藏圖種類有上千種,而且大多數都是原件。此前譚兆璋曾多次在香港、澳門等地展示過上百幅來自英、法、德、日的18世紀國際航海圖,證明中國是最早發現釣魚島列嶼的國家,享有對釣魚島列嶼的命名權、主權以及使用權,否定日本政府堅稱釣魚島列嶼是由琉球人古賀辰四郎私人發現并開發的荒謬說法。
20多年跑遍千余城市
“尋寶”古地圖
據悉,曾任花旗銀行中國區副總裁、長期收藏古地圖的譚兆璋,從第一幅有關孫中山事業建設規劃的古地圖開始,收藏古地圖的興趣便一發不可收拾,這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收藏了超過二十萬張世界古代地圖,這些歷史的古物卻為當下的主權爭議提供了證據?,F在,身為地圖收藏家的譚兆璋讓古地圖開始“說話”了。
譚兆璋對地圖的濃厚興趣,與本身工作也有密切關系?!按蠹s二十五年前,當時擔任花旗銀行的軟件編寫工作,經常要到世界各地分行進行交流,去了1000多個城市,所謂人生路不熟,到哪里手中都要有張地圖,再加上從小對旅行、歷史和地理很感興趣,故開始慢慢收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地圖。第一件藏品也是因為工作關系,要到紐約市北部的一個小鎮HUNTINGTON工作,當時正研究把當地銀行的自動提款機系統引入香港。當我離開小鎮前一天,鎮上一位好朋友McDonnald先生送我一張該鎮的十九世紀的古地圖作為紀念。這變成我第一張古地圖的來歷!”后來,譚兆璋在自己跑過的1000多個城市里,開始有針對性地收集古地圖,以香港老地圖為例,譚先生粗略估計其收藏多達三千多件,從維多利亞港地圖到日本占領時的地圖應有盡有,購入價每張由幾百元至幾萬元都有。譚先生目前擁有最喜愛且珍貴的中國地圖,是康熙年間的中國黃河古地圖,全長共六十多尺,當年花了十多萬港元方才購得這一張心頭好。
對話“世界古地圖第一人”
共藏釣魚島
相關古地圖87件
記者:譚教授,請問您一共收藏了多少件有關釣魚島的古地圖?
譚兆璋:確切地說地圖是87件,但加上相關圖像、資料等共有3000多件。
記者:為何此次僅展出不到10件?
譚兆璋:主要是時間緊迫和場地有限,主辦方花了5天就把該展覽辦起來了,他們過香港來找我,希望能在廣州辦一次巡展,通過古地圖來告知大眾釣魚島嶼是中國領土。
下一步將赴京滬巡展
記者:下一步除了廣州,還會去其他城市進行展覽嗎?
譚兆璋:現在主辦方計劃除了廣州,下一步打算去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巡展,古地圖是歷史遺物,我非常愿意將自己珍藏的有關釣魚島地圖資料展覽出來,讓更多人知道釣魚島的歷史歸屬。我參加過香港1996年的抗議“保釣”人士第一次登釣魚島被逮捕示威游行,也是唯一一次,我相信我能做的不僅僅是示威游行,而是有更重要的使命。
古地圖是
珍貴歷史資料
記者:為何會花一生時間去收藏這些古地圖?
譚兆璋:研究古地圖是一種樂趣,地圖包含了繪制者當時所處的國家歷史及文化背景等信息,是一種珍貴的歷史資料。
16世紀外國人已開始繪制詳細的中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地圖。我國當然也有制作地圖,然而外國人制圖的高度精密技術和嚴謹性反映出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從當時的地圖可見他們的水平遠遠超過了東方人,從這些差異也可以窺探到中西方發展的重大差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