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名作賞析

    漢代青銅搖錢樹復制成功 枝葉厚度僅1毫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9-13



      青銅搖錢樹又稱“錢樹”,是東漢及三國時期流行于我國西南地區一種獨具特色的用具。記者昨日從湖北省博物館獲悉,經過歷時半年的古法冶煉、鑄造,該館文物保護專家為鄖縣博物館復制的漢代青銅搖錢樹驚艷亮相。

      超薄搖錢樹葉 讓專家傷透腦筋

      去年6月曾在省博參觀過《荊楚英華——全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聯展》的觀眾一定對這株搖錢樹不陌生,這株高約125厘米,器型獨特的青銅搖錢樹曾出現在此次展覽上,頗為搶眼。

      該展結束后,應鄖縣博物館的要求,省博決定幫助鄖縣博物館復制這株搖錢樹,并將這一任務交給了省博物館文保部文物修復技師方國榮。

      方國榮曾參與過省博曾侯乙編鐘的復制,他在青銅器復制方面十分有經驗,但復制過程中,他也遭遇了不少難題。

      首先是制模要求高。方國榮介紹,一般修復青銅器只需要一次制模,一次翻模。但由于搖錢樹年代久遠、銹蝕等原因,枝葉原片邊緣處梳齒狀造型有很多缺失,需要在第一次制作的模型上補刻、整理,再進行二次制模,才能復制出枝葉應有的效果。

      其次是鑄造難度大。方國榮說,四川、重慶等地的搖錢樹枝葉,厚度通常為2毫米,我省出土的只有1毫米,加上造型結構復雜細密,鑄銅時銅水流路狹窄,必然導致鑄造缺陷多;再者是鑄造為銅件后,枝葉紋飾再加工耗時多。為使復制枝葉能再現原件效果,他使用了許多修復青銅器的手段來對鑄件進行后期處理。最終,經過半年的古法冶煉、鑄造,搖錢樹復制完成。

      稀罕搖錢樹 全省僅三株

      該文物去年在省博展出時,鄖縣博物館館長周興明曾向記者介紹,1982年文物普查組在鄖縣五峰鄉征集到了一些青銅器殘碎片和一個陶制器物。經清理發現,這些青銅碎片是搖錢樹樹干和枝葉,陶制器物則是搖錢樹底座。專家推測,這株搖錢樹應為漢代青銅搖錢樹,系專用陪葬品,是權利、地位、富貴、吉祥的象征。它們分布在以四川、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年代集中在東漢和三國。上世紀起,我省也出土了3株東漢青銅搖錢樹,分別館藏在鄖縣、房縣和秭歸縣3家博物館。

      在復制過程中,方國榮發現,房縣青銅搖錢樹與鄖縣青銅搖錢樹很可能是“姊妹樹”,極有可能產自同一家作坊。他將兩者的枝葉、樹干圖片進行對比,發現造型非常相似,枝葉相疊也可以重合。

      與原件相比,復制后的搖錢樹修補了原件的殘缺部分。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