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王剛砸“寶”? 真假之爭實則利益之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8-22
      北京電視臺一檔關于文物收藏的節目最近因卷入真假糾紛中可謂“大火”。節目中,著名演員王剛擔任的主持人手持一把紫金錘,對節目中被鑒定為“贗品”的瓷器當下一砸了之,十分吸引眼球。

      日前該欄目從被砸掉的300多件“贗品”瓷器中選擇了30余件有代表性的,同首都博物館的40件(套)館藏珍品進行對比展覽。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在觀看后稱所砸贗品九成為真品,其中三成以上更是珍品。此言一出,輿論嘩然。關于王剛所砸真假的爭論一時甚囂塵上。

      21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北京發布”發布消息,稱經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專家鑒定,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被砸瓷器均為贗品,王剛無一“錯砸”。

      事情到此,似乎可以劃一句號,但關于王剛砸“寶”的真假之爭,真正折射出的是長久以來關于民間收藏是否有“寶”的爭論,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的話來說,追根到底真假之爭實則利益之爭。

      他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說,中國民間藏家們始終認為民間散落大量文物珍品,不論書畫、瓷器還是玉器,而大部分傳統的專家學者則認為流落在民間的文物珍品比較罕見,民間藏寶以“贗品”居多。二者觀點截然相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關于民間是否有元青花的說法,相較學術界公認的全世界存世量約三四百件,民間則有意見認為有兩三千、甚至兩三萬件;二者的懸殊令人咂舌。

      事實上,這樣的爭論正是近十年來中國全民收藏熱的縮影——民間藏家自然認為“寶”在自己手中,否則持它何用?買賣就沒有價值了。關于民間收藏亂象的文章近年來也不斷見諸報端,家具拼裝、瓷器作舊、書畫造假……制假售假拍假成了流水線,令人莫衷一是。而學院派的專家們相對比較傳統,以權威自居的心態也讓他們有時對民間藏寶采取忽略態度。

      此次對王剛砸“寶”提出質疑的姚政正是中國收藏家協會這樣一個民間組織的人士,他在接受此間媒體采訪時坦言“老東西遠多于高仿品”。他此前曾提出“為民間收藏的瓷器正名”,認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做的東西可謂天文數字。再怎么造假,把全國所謂的十來個造假基地都算上,從數量上也抵不過老祖宗的東西。

      對此觀點,這位業內人士謹慎表達了意見,即民間確有寶,但確實也沒那么多。他希望收藏愛好者要多看多學,不要被所謂的“故事”沖昏頭腦而利欲熏心;但他同時也希望一些專家們的心態能夠更加開放和包容。(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