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正統畫派與野逸畫派:清初十大畫家分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8-08
    四王吳惲的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加上四僧髡殘、漸江、朱耷、石濤共十位畫家,是清朝近三百年的畫壇柱石,也是后世流派的宗師。自此之后,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繪畫消失殆盡,要么程式化模仿,要么胡涂亂抹。

    明亡清興改朝換代,滿清接受吳三桂請降揮師入關,橫掃中原。經過殘酷的殺戮戰爭,使極少數的滿族人統治百倍于己的漢族人,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王朝--清朝。初期順治皇帝時代,統治根基并不牢固,滿漢民族難以相容??滴醭跗诮洑v了鏟除鰲拜,平定三藩叛亂,統一收復臺灣,消滅葛爾丹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政權得到基本鞏固。為了緩解民族矛盾,拉攏漢族知識分子,于1678年特開博學鴻辭科,還親赴曲阜尊孔封賜。漢族文化被統治者接受與推動,也影響了其他領域,書畫藝術作為漢族文化的一部分,也逐步受到統治著和社會認可。

    正統派與野逸派的較量

    中國書畫發展到清初,出現了兩股勢力。一種是以四王吳惲即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惲壽平為代表正統畫派的仿古之風,其理論依據是理、氣、趣,以龍脈之法構圖,強調筆墨精神,強調文人法格,代表人物是王原祁。另一種是以四僧即髡殘、漸江、朱耷、石濤為代表野逸畫派的革新之風,其理論依據師法自然,強調天地萬物是繪畫寫形,變通自然與造物同工,代表人物是石濤。

    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南宋以后,就以富庶天下而著稱,文化修養也享譽華夏,自然很多書畫家都是從這里產生。南宋四家有三位劉、馬、夏,趙孟頫,元四家,吳門四家、董其昌等大書畫家,均出生在這一地區。入清以后,四王吳惲六大書畫家,也出生自這里。王時敏、王鑒于明末董其昌等人被稱為畫中九友,深受董其昌藝術思想影響,王原祁作為康熙皇帝書畫侍從,王翚被康熙欽點繪制《南巡圖》,整個朝野都充斥著四王吳惲為代表的繪畫精神。作為正統畫派的代表,追隨者、崇拜者無數,甚至以后的清宮造辦處、如意館都受其影響,直至近代海上的“三吳一馮”等海派諸家,以及鑒定大家徐邦達先生也不列外。最高統治者對書畫的好惡,都是決定書畫發展與興衰的決定性因素,從李世民以降至康熙無一列外。

    由于康熙對董其昌書法的喜愛,科舉考試都是以董書為法格的館閣體格式,書法不入格就難以入仕,如八十老翁孟椿山拼殺一番,卻因“朝殿三試以書不入格,屢落入后”而未獲官銓。在皇帝的喜好之下,朝野不僅以董字為法格,董其昌繪畫及他倡導的文人畫,便形成一股熱潮延伸至清末民國。

    康熙皇帝對董其昌的喜愛,正是四王吳惲夢寐以求的愿望,他們更加極力倡導董巨、元四家、董其昌的繪畫理念、繪畫精神、繪畫法格。王翚、王原祁利用服務于康熙的光環,廣收門徒桃李滿天下,滿朝盡刮四王風。

    朝野上下對正統文人畫的追捧、模仿,使清初畫壇變得枯燥乏味。依稀在明遺民之中還有一些野逸派畫家,沖破程式化羈絆,髡殘、漸江、朱耷采取不與朝廷合作態度,用手中畫筆揮寫心中憤世之氣(酷似今天的F4們)。石濤是具有兩面性,中年以前以釋家正統傳人自居,筆下創作仍以摹古為主。在夢想覲見康熙封禪失敗,回到揚州定居后,筆墨放蕩不羈,終成野逸畫家師摹樣板,為后世揚州八怪等開創新的畫風。

    野逸派畫家是典型的明朝宗室后裔,或明朝制度忠實追隨者,他們筆下對新朝廷無情的進行鞭撻。如八大山人朱耷,經常將魚、鳥畫成白眼向天,或魚在天上石在下面;漸江以仿倪瓚為名,畫面冷峻孤寂;髡殘更是將山水畫畫得玄武倒轉,癲狂無度。只有石濤雖然畫風怪異,仍不失畫格法度,落寂中盡顯大家風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