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民營美術館先生存再發展 業內呼吁放寬注冊制度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7-24
      日前,北京市文化局制定發布了《北京市促進民營美術館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中指出,民營美術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普及和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素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北京將由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支持民營美術館發展,每年評選民營美術館十大優秀藝術品推廣項目并進行扶持,每個項目給予10萬元至20萬元的獎勵?!掇k法》為北京正在快速發展中的民營美術館提供了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歡迎。

      實際上,自1991年我國第一家民營美術館——炎黃藝術館建立以來,民營美術館就不斷涌現,曾有媒體報道,僅南京就有30多家民營美術館。然而能在發展中真正站穩腳跟的也只有今日美術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等少數幾家,多數美術館因資金短缺、定位不明確等問題面臨著生存困境,急需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

      遍地開花卻難于 可持續發展

      近日,各地開設民營美術館的消息頻見報端,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5月17日,位于西北地區的“黃河藝匯”正式在香港藝術博覽會現場對外宣布其規劃,將投資17.6億元人民幣在寧夏銀川建設銀川市美術館、藝術史公園、雕塑公園及藝術家村。在相對貧困的地區投資如此巨額資金來建設美術館,此舉引起人們廣泛爭議。

      而7月7日,龍當代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等與上海徐匯區政府簽約,“西岸文化走廊”落戶徐匯濱江。據報道稱,龍美術館不僅因此有了按照現代化美術館要求設計建造、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展示面積1.7萬平方米的龍當代美術館,而且跨越黃浦江,有了浦東浦西兩個場館,當代藝術與經典藝術各有側重、相互聯動。有業內人士評論說,這表明中國迎來了民營美術館的新時代。

      從西北寧夏到東南沿海地區,我國民營美術館的建設可謂遍地開花。然而不斷有民營美術館開設的同時,也不斷有美術館因資金等問題難以為繼,不得不閉館。

      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之初就興起過國內民營美術館建設的一次高潮。自畫家黃胄創辦炎黃藝術館之后,隨之涌現出成都上河美術館、天津泰達美術館、沈陽東宇美術館。這一時期的民營美術館運營一般依賴于企業自有資金的投入,一旦企業效益下滑,美術館也就難以維持。據了解,這一批美術館中只有炎黃藝術館一直運營至今,其余的在經營幾年后紛紛閉館。后來出現的一批仿照西方模式建立起來的美術館,如北京今日美術館、上海多倫美術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南京四方美術館等,雖多數堅持了下來,但普遍面臨資金短缺、運營艱難的情況。20年過去了,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始終是民營美術館面臨的一大難題。

      應放寬登記注冊制度

      民營美術館作為公益性非營利組織,理應選擇注冊為非營利組織,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大多數美術館因注冊非營利組織的門檻過高,而且商標局對“美術館”三個字沒有限制,幾乎所有民營美術館都是以“美術館公司”的方式注冊。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眾,既沒有法規來限制哪些“美術館公司”是非企業,又不能從“美術館”這個名稱上來區分。但問題是,如果美術館是企業,本身便以賺取利潤為目的,政府將不再給予其免稅的政策優惠。

      據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介紹,2002年今日美術館注冊時全名為“北京今日美術館有限公司”,這種企業身份使民營美術館在美術館群爭取稅收、政策等各方面政府扶持上節節失據。在張子康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美術館必須先脫離企業身份,獲得獨立的社會身份,企業的資金投入只是作為捐贈,而不是向下屬的文化產業部門投資,才能因為這一捐贈行為而享受政策優惠。改變這一情況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對非營利組織設立的立法工作,建立統一、明確的相關法律體系,放寬對非營利組織的登記注冊制度,從而放寬和優化當前美術館的制度空間。政府應當盡快制定有關政策,降低設立門檻,破除限制,同時引導和加強美術館的自律機制建設,構建多元的評估體系,促進美術館的健康發展。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兩年美術館界每年都評選優秀的展覽,由文化部給予支持和獎勵,民營美術館也在其中。政府在扶持美術館發展的過程中,將民營美術館納入其中是個好的開始?,F在需要建立更好的關于民營美術館的注冊、登記的制度。

      應盡快完善政策管理條例

      民營美術館近些年來的發展呈現出的一系列問題,有專家將原因歸結為體系問題,呼吁政府盡快完善政策管理條例。

      據了解,在歐美發達國家,個人與企業向注冊為非營利的社會文化機構包括民營美術館、藝術家組織、博物館和藝術空間進行捐贈或贊助可享受“同額免稅”待遇。通過這一優惠政策,可以為博物館和美術館提供造血機制,為美術館的生存提供了保障。而在我國,當前還沒有完善的非營利組織稅收法律體系。記者了解到,我國對非營利性的美術館免稅的標準是:美術館所接受捐贈的部分,只有美術館方可以享受免稅,而提供捐贈的組織或企業只能將相當于捐贈額度的12%的企業成本進行免稅。這與歐美發達國家實行的捐贈“同額免稅”不可相比,極大影響了贊助者的積極性。很多業內人士和專家一直呼吁健全非營利組織稅收法律體系,擴大優惠稅種和稅收優惠對象,以及享受捐贈稅收扣除優惠的范圍和捐贈渠道,并建議盡快完善針對非營利藝術機構的確認標準、監督體系以及基本稅收政策。

      對此,張子康表示,美術館的發展應該和政策體制的健全過程同步進行,美術館需要時間完善自身,體制的健全更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制定出符合國情的方針政策才能真正促進民營美術館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